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认识变化是由认为社会主义应在发达国家建立,转变为物质文明不高,也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正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故选A。十月革命就是在并不发达的国家成功的。B项和社会主义的传播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传播的,并非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是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因此D项错误。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迷茫中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在新成立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
举一反三
“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A.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B.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8年,艾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
C.放弃国际社会援助D.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