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 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 | D.君主立宪民主共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强调的是“中体西用”,而“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说明是君主立宪制的推崇者,故本题选择B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思想主张。 |
举一反三
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在中国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理论“误读之线”。100年的误读,200年的孤独,这是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下列关于达尔文的理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成为马克思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 B.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 | 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 | D.康有为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
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 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 C.改革力量弱小 | 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
|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