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

(14分)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
——白莉、汪刘生《中西文化冲突与教育价值取向》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材料四  准此以定中国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
——摘编自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3分)
答案
(1)进步:向西方学习;不足:仅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2分)特点:中体西用。(1分)
(2)突破:力倡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积极影响:推动了政治变革和近代教育的发展。(2分)
(3)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分)要义:现实主义,民主,职业训练、振兴实业。(3分)
(4)民族危机的刺激,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推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器物、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由题干中“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可知,教育的近代化是向西方学习,但是开设的学校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关于特点总体上体现洋务运动的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从材料中“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可知维新运动学西方上升到制度层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关于积极影响通过材料中“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可知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和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3)概括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审题可知答案就在材料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旨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通过材料中“(一)现实主义(二)惟民主义(三)职业主义。”可知现实主义,民主,职业训练、振兴实业。
(4)材料一体现了民族危机的刺激呼唤着教育的改革,材料二三体现了维新派和激进派对教育近代化的想法以及尝试,政治的近代化可以推动教育的近代化,反之,教育近代化也可以推动教育近代化。还有由关注器物、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而在其中都渗透着教育的发展。
举一反三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民主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在中国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理论“误读之线”。100年的误读,200年的孤独,这是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下列关于达尔文的理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成为马克思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B.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
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
D.康有为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C.改革力量弱小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