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

材料一 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材料二  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 ……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上述材料均摘自于《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持上述主张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答案
(1)主张:学习日本,通过革命反对满族的统治。(2分)原因:日本倒幕成功,成为学习的榜样;变法失败,对清政府感到失望。(4分)
(2)原因:国民素质低;缺乏自治能力,缺少公共道德;实行民主共和的时机不成熟。(6分)变化:从主张革命到反对革命,由倡导民主共和转到君主立宪。(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分析材料“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可见他主张学习日本,通过革命反对满族的统治;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与中国的状况总结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所述“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 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国民素质低;缺乏自治能力,缺少公共道德;因此坚决反对民主共和,对比材料一可见梁启超由革命转向立宪
点评:此类题目依托新材料进行考察,主要考查的使学生的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与课本所学的知识联系不紧密。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把握好两点,其一解读要准确,这是解对题的前提;其二,要全面,这时的高分的关键。
举一反三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
……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
四、帝王非天之代 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
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 理,而民之代 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
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
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
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小题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3分)
小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根源。(3分)
小题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孙中山D.康有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导致瓜分危机B.掀起革命浪潮C.推动民族觉醒D.兴起实业救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