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口口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口口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
答案
D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粱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 ]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B.旧的思想观念不可能运用于近代新制度 C.革命成功已促成全人格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
——徐迅《民族主义》 |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康有为、粱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掀起的戊戌变法的维新改良运动,其目的要在当时的中国 |
[ ] |
A.改造清朝封建政体 B.实施“君主立宪制” C.反对后党,支持帝党 D.建立民主共和国 |
戊戌变法期间,有人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该观点应属于 |
[ ]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