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1921年之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的内容便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无法获得自己的多余的粮食,因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1921年以后逐渐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农民的负担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①②正确。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是在1936年以后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是在1928年后实行的。因而③④错误。所以答案选A。
举一反三
(30分)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2分)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3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南方谈话
(3)***在上述谈话中就社会主义建设回答了哪两个重大问题?(6分)简述***南方谈话的意义。(4分)
材料四

(4)材料图中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4分)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A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工业
  
C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贸易
取消商品贸易
             D
分配
E
       实行按劳分配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1933年3月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1933年5月国会批准《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1933年5月,通过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1933年6月,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对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作出规定,……有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一中的表格。(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并分析斯大林经济政策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
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