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三毛流浪记》主人公三毛在20世纪40年代流浪到上海,看到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他困惑的原因: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

影片《三毛流浪记》主人公三毛在20世纪40年代流浪到上海,看到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他困惑的原因: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影片《三毛流浪记》主人公三毛在20世纪40年代流浪到上海,看到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他困惑的原因:
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B.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比其他国家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是因为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得出的关键信息“20世纪40年代”“上海”“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根据所学知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答案选D。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始终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行不通 
③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源泉
④它始终受到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分析英国生铁产量1860年增至380万吨的原因。(3分)       
材料二:到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2)据材料二概括铁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
材料三: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3)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4)材料四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分)天津“贻来牟”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
材料二:朱清斋在意租界创办了天津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不久因精神错乱而病亡…
材料三:从1915年到1921年,寿星厂发展迅速,经营良好。日产量达4000袋,“桃”牌面粉成为天津名牌产品。1936年,公司年产量高达408万多袋。由于质量高、信誉好,“桃”牌面粉雄踞华北市场。
材料四:抗战结束后,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公司生产时断时续。其时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致使寿星三厂全部烧毁,寿星公司元气大伤。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了哪些困难? (2分) 
(3)结合课本分析材料三中朱氏企业发展较好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分析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6分)
(5)从朱氏面粉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 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AndrewMelville)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  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 
——《外国高等教育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兰大学有哪些创新和及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