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 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这是我国税收历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                                                                                      
——以上材料均来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内容上的相似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中国赋税改革的趋势。(9分)
答案
(1)归并税目,化繁为简(2分);费改税,税费合一(2分);征税标准中加入除人丁外其它标准(2分);加强管理,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后解缴国库(2分)。 (3点即可,每点2分)
(2)①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3分);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3分);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3分);征收商品税越来越重(3分);有不定时到定时(3分);由向国王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就可以归纳出两种赋税制度的相似点,(2)从两税法到一条鞭法的演变可以从征税标准,地租形式,征税时间等概括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举一反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909年,由严复翻译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名著《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第七分册(也是最后一册)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清政府)法与令如猬毛而起……(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非徒司法折狱之有术……有辩护之律师,公听之助理,抵暇蹈隙,曲证旁搜。                                    ——严复译《法意》(《论法的精神》)序言
材料二 律之所定为罚锾者,贫富皆罚……惟教育深,故虽细民知自重,知自重,故示之以辱,其效深于以刑也。……自天子至于守宰,皆以一身而兼刑、宪、政三权者也,故古今于国事犯无持平之狱。                              ——严复译《法意》
材料三 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格扞芜梗(荒芜阻塞)者势也。……往往见外国一二政利,遂嚣然欲仿而行之,而不知其立法本原之大异。
——严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严复翻译《法意》的主要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严复的法制思想,并逐一评价。(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火花。下列思想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德治民            ②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民贵君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派大胆地突破清朝禁忌,改良社会风俗,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突破的禁忌主要有
①断发易服 ②废止缠足 ③住洋楼吃西餐 ④改正朔,用阳历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是
A.朱德B.***C.叶剑英D.陈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