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67.4万人1947年的3.3倍中等学校1432万人1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67.4万人1947年的3.3倍中等学校1432万人19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材料2:

 
材料3: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分析材料1,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概括材料3的主要观点。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不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3分)
(2)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4分)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优先发展教育。(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1: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材料2: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   ①     ②   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上世纪中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国防科技取得了显著成绩,请问为什么这一时期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①                     ;②                         
(3)归纳新中国成立至今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实行了不同层级的地方行政区划。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路–府–州–县  ②州–郡–县     ③郡–县    ④道–州–县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内容选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②“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国家保护合作社的财产,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并且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材料二  1917年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中国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材料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道路有何异同?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5分)
(2)材料四与材料三的中苏(俄)关系有哪些主要不同?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简要分析材料三反映的外交政策实行的原因?(8分)
(3) 材料五图反映了一个互信互利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了,这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请问这个组织建立了怎样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区域合作模式?它的建立和发展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7分)
“XXX,教授。1950年1月出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1982年毕业分配到统治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的简历反映了                                                       (  )
A.“教育革命”对其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其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0年高等学校恢复招生使其得以接受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少年时代受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