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儒家传统思想坚守“夷夏之变”、“夷夏之防”,如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也说“只见以夏主烃夷,未见以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儒家传统思想坚守“夷夏之变”、“夷夏之防”,如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也说“只见以夏主烃夷,未见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家传统思想坚守“夷夏之变”、“夷夏之防”,如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也说“只见以夏主烃夷,未见以夷变夏”。而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作者依据材料整理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传统民族思想的突破及其成因?(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7分)
答案

(1)突破:儒家传统的民族思想坚持贵华夏而贱夷狄,唐太宗则认为华夏与夷狄平等。(2分)
原因:吸取了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雄才大略,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孕育兼容并蓄、昂扬开放的盛唐气象;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族间、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任答3点则可,6分)
(2)特点: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糜政策。(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D.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其作用包括
①中国参战成为战胜国
②欧洲帝国主义国家被迫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欧洲对中国的面粉需求增加
④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9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朝核及东亚共同体议题会议上,日本外务省发言
人儿玉和夫表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梦想……这其中需要完成一个功能性一
体化的过程,理想状态下的共同体应该是综合性的。”目前,与理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相似的
组织集团是(   )
A.上海合作组织B.欧洲联盟C.东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7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孟子、荀子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4分)
材料三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四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是怎样形成的?据材料四分析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9分)
(4)据材料五,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8分)
(5)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理学的影响。(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在经济方面改革赋役制度,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与原来的赋役制度相比,一条鞭法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首先,赋役合并征收。即“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明初的赋役制度,在田赋方面有夏税,有秋粮;在役法方面,有里甲,有均徭,有杂役,而且役目繁多;还有土贡方物等的征派。一条鞭法除繁趋简,使民人易于知晓,“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
其次,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原来赋与役各有其特定的征派对象,赋由田地出,役向户、丁派。一条鞭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征派办法,将部分徭役负担转嫁到田亩中去。即赋税仍按田亩征收,而徭役则由原来的按户、丁征派,改变为按丁、田征派,所谓“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即令在人口大量逃亡的情况下,明政府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丁银的收入。同时,这种办法对那些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也可以减少一些负担。
再次,在法定意义上取消力役,实行雇役。……雇役制度的确立,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松弛。
再次,田赋“计亩征银”。赋役征收的货币化,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明代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赋役银征收由地方官直接办理。这既减少了赋役征收的层次,提高了征收效率。同时也可以使人民在交纳赋役银时少受一层克扣和剥削。
——一魏千志《明清史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一条鞭法推行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分析一条鞭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