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和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验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和困境中试验,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门作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中国近代史》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
(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
(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曾国藩、李鸿章等发动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了新文化运动。
(3)更新服饰;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生活时尚。
(4)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运动及政府的推动。
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考查学生基本的审题、解读材料和调动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第(1)、(3)问主要依托材料和相关教材主干知识加以精炼;第(2)问主要锁定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主要派别及其重大贡献;第(4)问需要综合分析这一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地位。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799
647762
2332164
2931682
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056
91572
383513
526483
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
902171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传媒的地位?
(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一位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代表曾说:“小国管理着小河岸边的美丽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却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A.小国和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互相制约 
B.第三世界尚不足以使大国行动受到制约
C.小国的发言权已取代了大国
D.第三世界国家虽大量加入联合国,但并未改变国际社会强权政治局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美)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摘自《中美联合声明》(1997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由敌视新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句,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