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所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民,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罗斯福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需投资约4万亿元。——2008年11月新华网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经济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措施: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等。
(2)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等。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严重而造成的社会动乱。
(4)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
举一反三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
A.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题型:0122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新疆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图二

图三
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     ]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一个古老的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三 1912年10月3日,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两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两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严昌洪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还流行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R·麦克法奈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材料四中“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倾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影响人类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
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