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提取妇女在古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3分)
小题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3分),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小题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2分)
答案
(1)男尊女卑,妇女的依附性;提倡从一而终,剥夺了女子的婚姻幸福;缠足陋习,残害妇女身心健康。(3分)(2)维新变法时期,废陋习,兴女学;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权、女子参政;五四时期,开放大学,社交公开,婚姻自主。(3分)原因: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国家管理);基本权益受到法律保障。(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可以得出男尊女卑,妇女的依附性;“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可以得出 提倡从一而终;“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可以得出缠足陋习流行。
(2)注意题干信息“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可以得出维新变法时期,废陋习,兴女学; “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 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权、女子参政; “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可以得出五四时期,开放大学,社交公开,婚姻自主。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多角度概括,如经济上近代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政治运动或政治变革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注意题干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说明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国家管理)。“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说明基本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点评: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举一反三
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中美建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朱德B.刘少奇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