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

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只有59公斤;年人均发电量只有7.9度;年人均原油只有0.2公斤;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年人均油料只有4.7公斤;年人均水产品只有0.83公斤。
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一时间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然而公共食堂及其供给制,脱离当时中国国情,超越人的觉悟,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
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这年1月,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如广西柳州地区大力推广的“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
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
进入新千年,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地直面灾难,追求美好生活。
问:(6分)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说明建国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新中国60年民生”的转折点在何处?(2分)
(3)举例说明新中国60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走的弯路。(2分)
答案

(1)从物质匮乏、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到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2分)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2分)
(3)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面红旗”(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经济建设D.国企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A.阶级斗争为纲B.抛弃“左倾错误”,实现拨乱反正
C.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问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相关史实。
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什么制度以代替旧体制?(1分)
②分别写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辟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分)
③指出我国开发开放浦东的时间和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
定。(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