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①救济农民生活   ②兴修水利工程③鼓励开垦荒地   ④增加政府收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①救济农民生活   ②兴修水利工程③鼓励开垦荒地   ④增加政府收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
①救济农民生活   ②兴修水利工程
③鼓励开垦荒地   ④增加政府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它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项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同时限制商人、高利货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择B项。②、③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故A、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青苗法,除了把握其积极作用外,还要注意青苗法在实际执行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举一反三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市易法B.募役法
C.保甲法D.均输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此,他制定的“富国”之法有
①设明法科   ②方田均税法
③置军器监   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