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

【题文】(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
人人尽用外国货,工人全赋闲。大利尽归外国去,钱由何处赚。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用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君不见,街上走的外国人,通身那有中国货,寄居本国尚如此,何况在本国。国货好,用国货,经济大发展。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巩固。
——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6分,每个方面2分)
(2)材料二的《维持国货歌》反映当时群众斗争什么样的基本诉求?(1分)根据材料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3分,答到任意三点即可)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1分)
答案
【答案】
(1)时代精神:“大一统”。(2分)
历史价值: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
措施:政治上建立皇帝制、郡县制、察举制等中央集权制度;(2分)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2分)文化上统一文字,逐步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2分)
(2)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分)
意义:促进国家实业(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2分)有利于抵制列强的侵略掠夺,挽救民族危亡。(2分)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救亡歌咏团体的广泛成立。(4分,每个要点1分)
影响: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鼓舞民众抗日斗争。(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⑴小题:该题属于内敛型材料题,第一问中的时代精神要从当时的时代中提炼出“大一统”,所谓的历史价值应当是对历史的延续与传承方面的贡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问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和文化方面去概括,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郡县制、察举制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文化上统一文字,逐步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第⑵小题:第一小问的斗争可以从《维持国货歌》的名称上看出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第二小问概括该斗争的意义可以从歌词中的“雪白银子”、“ 穷人遍地”、“ 闲人少”、“ 盗贼少”等方面去概括出:促进国家实业(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有利于抵制列强的侵略掠夺,挽救民族危亡。
第⑶小题:第一小问的原因比较容易从材料中总结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救亡歌咏团体的广泛成立等。第二小问的影响也一定要结合当时的主要矛盾和时代背景去概括,应当是: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鼓舞民众抗日斗争。
考点: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
举一反三
【题文】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确立土地私有制,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
A.稻和麦B.玉米和甘薯C.大麦和小麦D.粟和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 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
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B.②④C.③④ D.①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环境、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     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代农业是“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的理由。结合该模式存在的条件,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地位。(8分)
(2)指出“交子”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