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

【题文】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诗经》记载的诗歌描述的是到春秋中叶的情况,所以根据题目中所提到的《周颂·载芟》中“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可知这时仍然是井田制下的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况,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 
举一反三
【题文】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D.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30亩[]
90石
90两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