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材料三:“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
(1)世界开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国是如何“控制了世界”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整理水师(海军)”的具体做法;这些做法却并未达到“防海之害而收其利”之目的,根源是什么?(4分)
【题文】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该政策有何影响?(6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题文】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题文】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 | 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