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二:《康熙松江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二:《康熙松江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 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成阳(向汉武帝)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五: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办申新纱厂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2)材料三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
(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5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8分)
(5)据材料五回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什么?为什么?(3分)
答案
【答案】(1)不同。(1分)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4分)
(2)盐铁官营。(1分)
(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4分)
(4)原因:外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8分
(5)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1分)。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一“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由材料二“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这反映的是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由材料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可知,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推行了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由材料四“十座冶炉 ……二三千人……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驮者……载者……”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朝矿冶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等特点。阻碍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
(4)由材料五时间“1914年——1919年”可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是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由材料五“向面粉业大举投资……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等关键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这是因为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
举一反三
【题文】(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蠡提出 “广天下,尊万乘之主;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 “夏则资皮,冬则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对此理解错误的有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乾隆时期开始设立广州十三行
③十三行是政府设立并经营的对外贸易机构 
④十三行成为清政府海关收入的主要来源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
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实行了分封制 ③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④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 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来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3分)
2、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3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成败,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以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
A.对传统官商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
B.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
C.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