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0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王朝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享年秦前221~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

【题文】(10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王朝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享年秦前221~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0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享年

前221~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
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汉
前202~公元9年 由王莽禅代
212年
东汉
25~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196年
三国
220~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6) 吴亡于西晋(280)
61年
西晋
266~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51年
东晋
南北朝
317~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273年

581~618 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38年

618~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梁取代
290年
五代
907~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54年
北宋
960~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1276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0年
 
有人据上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论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答案】(参考答案,示例,仅供参考,其余言之成理、成文的答案均可按照评分标准给分。)
答案一: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学、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答案二: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佛教、道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有观点,言之有理,有据,评论的过程成文即可按照评分标准给分。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
第一,要针对材料信息,阐明自己的的观点(论点);
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
第三,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
第四,评论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要针对材料信息,阐明自己的的观点(论点),然后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分析作答。
评分标准:
一等(10~8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示例,仅供参考,其余言之成理、成文的答案均可按照评分标准给分。)
答案一: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学、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答案二: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佛教、道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古代中国朝代更替·秦朝至南宋朝代更替总体特征
举一反三
【题文】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A.地方成为自治单位B.形成了以行省为单位的割据势力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宋的“三司使”的职责是:
A.总管中央行政事务B.掌管国家监察事务
C.负责转动地方赋税D.掌管中央财政事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闭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为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业已达数百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起,这些无疑需要大量人才。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懂得相关知识的人才。显然,科举无法培养和选拔这样的人才。 
——《废科举与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
(3)据材料四,分析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分)
(4)在近代,为何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