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汤姆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滑块A、C质量均为m=1kg,B质量为M=3kg.开始时A、B静止,现将C以初速度v0=2m/s的速度滑向A,与A碰后C的速度变为零,而后A向右运动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
①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
②A与B碰撞过程中,A与B增加的内能为多少?
答案
(1)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故A正确;
B、α射线是氦原子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电磁波,故B错误;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D错误;故选AC.
(2)①以A、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C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A
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A=(m+M)v,
代入数据解得:vA=2m/s,v=0.5m/s;
②A、B碰撞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A与B增加的内能:
△E=
1
2
mvA2-
1
2
(m+M)v2=1.5J;
故答案为:(1)AC;
(2)①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为0.5m/s;
②A与B碰撞过程中,A与B增加的内能为1.5J.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木块A的右侧为光滑曲面,且下端极薄.其质量为1.0kg,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也为1.0kg的小球B以5.0m/s的速度从右向左运动冲上A的曲面,与A发生相互作用.B球与A曲面相互作用结束后,B球的速度是(  )
A.0B.1.0m/sC.0.71m/sD.0.50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M置于光滑平面上,上表面粗糙且足够长,木块m以初速度v滑上车表面,则(  )
A.m的最终速度为
mv
M+m
B.因车表面粗糙,故系统动量不守恒
C.车面越粗糙,小车M获得动量越大
D.车面越粗糙,系统产生的内能越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小球A与质量为2kg的小球B,用轻弹簧相连(未栓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向左运动,在A球与左侧墙壁碰撞,碰后两球继续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8J,假设A球与墙壁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的损失,求:
①弹簧弹性势能在何时达到最大;
②v0的大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A和B,已知mA=0.5kg,mB=0.3kg,有一质量为mC=0.1kg的小物块C以20m/s的水平速度滑上A表面,由于C和A、B间有摩擦,C滑到B表面上时最终与B以2.5m/s的共同速度运动,求:
(1)木块A的最后速度;
(2)C离开A时C的速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装置的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台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M=1kg的小物块A,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台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传送带始终以v=1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装置的右边是一光滑曲面,质量m=0.5kg的小物块B从其上距水平台面高h=0.8m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B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5,l=1.0m.设物块A、B间发生的是对心弹性碰撞,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
(1)求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后能否运动到右边的曲面上?
(3)如果物块A,B每次碰撞后,弹簧恢复原长时都会立即被锁定,而当它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试求出物块B第n次碰撞后的运动速度大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