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B.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3×10-19CC.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可以小于元电荷D.经过

下列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B.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3×10-19CC.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可以小于元电荷D.经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B.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3×10-19C
C.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可以小于元电荷
D.经过摩擦使某物体带正电是因为产生了额外的正电荷
答案
A、D、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故A正确,D错误;
B、C、电子的带电量最小,质子的带电量与电子相等,电性相反,人们通常将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为:e=1.60×10-19C,物体的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D错误;
故选A.
举一反三
真空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可视为点电荷的甲、乙带电小球,甲的电荷量为q,乙的电荷量为-2q,当它们相距为r时,它们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现将甲、乙充分接触后再分开,且将甲、乙间距离变为2r,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大小变为(  )
A.
F
32
B.
F
16
C.
F
8
D.
F
4
题型:成都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
B.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C.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
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B.接触带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D.感应起电造成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荷有两种,规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物体与乙物体相互摩擦,没有其他物体参与电荷的交换,发现甲物体带了9.6×10-16C的正电荷.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B.乙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C.乙物体带9.6×10-16C的负电荷
D.乙物体带9.6×10-16C的正电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