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到10 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 km延伸到1.4×1

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到10 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 km延伸到1.4×1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到10 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 km延伸到1.4×105 km。已知环的外缘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4 h,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估算时不考虑环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     ]

A.9.0×1016 kg
B.6.4×1017 kg
C.9.0×1025 kg
D.6.4×1026 kg
答案
D
举一反三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烙下了人类第一只脚印,迈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的一大步.在月球上,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为m 的仪器的重力为F;而另一位宇航员科林斯驾驶指令舱,在月球表面附近飞行一周,记下时间为T试回答:只利用这些数据,能否估算出月球的质量?为什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天文学家发现了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由此可推算出

[     ]

A.行星的质量
B.行星的半径
C.恒星的质量
D.恒星的半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甲、乙两行星的半径之比为a,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b,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行星质量之比为ab2
B.甲、乙两行星各自卫星的最小周期之比是b2/a
C.甲、乙两行星各自卫星的最大角速度之比是b/a
D.甲、乙两行星各自卫星的最大受力之比为a/b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0月31日,我国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经过3次近月制动,卫星于11月7日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设想为了测量月球的密度,宇航员用单摆进行测量:测出摆长为l,让单摆在月球表面做小幅度振动,测出振动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将月球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圆球体积公式V=,R是球的半径。)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月球的密度ρ。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7月22日我国发生了近6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日全食,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在该次观测活动中拍摄的太阳刚好被全部遮住时的照片。该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地球直径为1.3×107 m,月球直径为3.5×106 m,还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365天,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7天。试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与地球密度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