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称其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后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释: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②扈从:随从护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香山寺。匿:藏匿
B.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帽子
C.置弓手百余例:按照惯例
D.海陵平章政事拜:(被)授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砺性刚直无屈②单于益骄,非汉望也
B.①因馆置门下,使与子处②后秦伐赵,拔石城
C.①韩昉见异之②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D.①海陵深器重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⑵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⑶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⑴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样一贫如洗,还预备什么呢? (所利,1分;“何备”应为“备何”,1分; 语言流畅1分)
⑵百官在朝廷上(跪拜)祝贺,只有胡砺不跪。(庙堂,独,句意各1分)
⑶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旧劳,副,句意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冠军,第一
小题2:
试题分析:A、①②“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所字结构。B、①“其”,人称代词,他的。②“其”,指示代词,那。C、①“而”,连词,表承接。②“而”,连词,表转折。D.①“之”代词,他。②“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无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兵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混居在一起。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平和,韩昉十分喜欢,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昉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经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学校佼佼者,时人称胡砺示范文章为“元化格”。
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后来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名。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随即就有流言传来:“某月某日,将***胡砺。”有人让胡砺早做预备,以防不测。胡砺神情从容,说道:“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预备什么?”并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跪拜)祝贺,只有胡砺不跪。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母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世皆不,而以公贵      显:显达
B欲天下,无细大          绳:约束
C. 太后不能言,           疾:痛恨 
D.太后不能,为改他服      夺: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疾告归其政,                      B . 吾惭不及古人,俱后世讥我也
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蟹六跪二螯
C. 在衮冕也                         D. 数以告,得还第
可怪也欤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照旧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3分)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①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贷》)
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小题1: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却落了空,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B.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C.孔子重视音乐教化,虽说各种音乐的境界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D.孔子开始用“割鸡焉用牛刀”戏谑子游,最终还是肯定子游的礼乐实践。
小题2: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牛刀”是喻体,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指      
                             (2分)
小题3: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良久,召唐让曰让:谦让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飨宾客军吏舍人飨:犒赏D.文吏以法绳之绳:制裁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
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④ 上怒,起入禁中
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自我反省,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采用对话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得超过6处)(3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释:(1)薪采者行歌:樵夫们唱着歌。      (2)白乐天: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
(3)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    (4)知退:白行简的字。
(5)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 (6)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人亦无以亲其光炙:炙烤
B.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濒:靠近
C.而元微之自通州将北还适:恰好
D.复舍舟登陆,循径曲折以上。仄:狭窄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能分别表现“道路难行”和“洞内景观奇特”的一组是(    )
A.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
B.出则豁然平旷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
C.有大石覆压当道     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D.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对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游记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它是游记必不可少的内容,对阐发主旨有着重要作用。
B.作者十分简略地记叙了由下牢关前往三游洞的行程,由舟而舆,由水而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险而夷,由窄而广,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处于荒远之地的三游洞的真面目。
C.三游洞景观奇特,触目皆石,不同石头还会发出种种悦耳的声音,此声和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交织在一起,还有“与二三子浩歌其间”轰然之声,将三游洞衬托得深邃幽静。
D.这篇游记,手法与一般的写景游记有所不同,既生动形象地记述了游历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篇幅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幸与不幸”的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3分)
                                        
② 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3分)
                                       
③ 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