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乞省亲归。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乞省亲归。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乞省亲归。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上得疏动容,嘉其忠,擢侍读学士。
以父丧归。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十九年,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初,畿辅屡遭水患,上以漳河与滹沱合流易泛滥,命光地导漳自故道引入运河,***滹沱之势。寻奏霸州等七县因浚新河,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豁免赋额,从之。由是下流益畅,无水患。上褒其治绩,擢吏部尚书。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时上潜心理学,旁阐六艺,御纂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皆命光地校理,日召入便殿揅求探讨。
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以疾废,命诸大臣保奏诸皇子孰可当储位者。尚书王鸿绪等举皇子允禩,上切责之。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因以撼光地。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上偶言及侍郎汪霦卒后,谁能古文者,光地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苞得释,召入南书房。其扶植善类如此。
五十七年,卒,年七十七。遣恒亲王允祺奠醊,赐金千两,谥文贞;使工部尚书徐元梦护其丧归。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清史稿·列传达室第四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使间道赴京师间道:从小路
B.上用其言,平台湾卒:副词,终于
C.皆命光地理校:考察
D.桐城贡士方苞戴名世狱论死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小题3:下列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B.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C.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D.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上得疏动容,嘉其忠,擢侍读学士。
(2)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3)李光地谨慎清勤,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皇上得到奏疏十分感动,嘉奖他的忠诚,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2)(李光地)并举荐内大臣施琅,(因为他)熟悉海上的地理状况,懂得军事,可委以重任。
(3)李光地处事谨慎,清廉勤奋,我了解他最真切,理解我的人没有超过李光地的!
解析

小题1:校:考订,考证。“校理”的是古书,只能是考订、考证,不是实地考察行为。
小题1:A.结构助词“的”/代词,B.“以”都是介词,“因为”,C.连词“因为”/副词“就”,D.助词,句中停顿无意义/代词“……的人”。
小题1:询光地何无一言,其中询是问之意,光地是人名,何是为什么。询光地何,不是一句话,而何一无一言是为什么不说一句话,是个完整的意思。所以排除A 和C。光地奏,是光地回禀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1) 疏、嘉、擢各一分。(2) 且、习、知各一分。(3) 清勤、真、知各一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光地,字晋卿,是福建安溪人。幼时聪颖异常,致力于学习,仰慕古贤。康熙九年考中进士,量才授官为庶吉士,任命为编修。康熙十二年,李光地请求探望亲人回到故乡。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郑锦占据着泉州,李光地事奉亲人隐藏在山谷中,郑锦和耿精忠都派人招纳李光地,李光地坚决拒绝。康熙十四年,李光地将奏疏藏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皇上得到奏疏十分感动,嘉奖他的忠诚,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李光地因为父亲去世而返回安溪。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强盗蔡寅纠结一万多人,用白头巾作为旗号,掠夺安溪。李光地招募乡里一百多个勇敢的人据守安溪,断绝蔡寅的粮草通道,强盗只好撤离。康熙十九年,李光地被任命为内阁学士。他上朝问对,说:“郑锦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郑克埉幼小羸弱,他的部下争权夺利,应该赶紧攻克他。”并举荐内大臣施琅,因为他熟悉海上的地理状况,懂得军事,可委以重任。皇上采纳他的建议,终于平定了台湾。
当初,京城附近地区多次遭受水灾,皇上因为漳河与滹沱河合流之处容易泛滥,命令李光地疏导漳河从旧河道引入运河,减缓滹沱河的水势。不久李光地上奏陈述霸州等七个县因为疏通新河道,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求豁免相应赋额,皇上准奏。从此下游更加通畅,没有了水灾。皇上褒奖李光地治理漳河与滹沱河的政绩,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当时皇上在理学方面很用心,喜欢读阐述六经的书,下令编纂《朱子全书》和阐述《周易》取正、宋儒的人性天理之学等精义的很多书籍,都任命李光地组织考订整理,每天召他进便殿研究探讨。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因为有病被废除太子职位,康熙命令大臣们保举上奏几位皇子谁可以担任太子。尚书王鸿绪等举荐皇子允禩,皇上严词斥责他们。皇上问李光地为什么一言不发,李光地上奏道:“以前皇上您拿太子生病想废除太子职位的事问臣,臣上奏说慢慢调理医治太子的病才是天下的福气,臣没有告诉别人啊。”李光地被皇上这样信任,同僚大多忌妒他,凡是李光地称赞举荐的人,大多被排挤,忌妒他的同僚就通过这些手段来摇动李光地的地位。桐城贡士方苞因戴名世的案件犯罪将被判处死刑,皇上有一次偶然说到侍郞汪霦死后还有谁能写古文,李光地说:“只有戴名世一案牵涉到的方苞能写。”方苞因此得以释放,被召入南书房。李光地扶植好事就像这样。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去世,享年七十七岁。皇上派恒亲王允祺前往祭奠,赏赐黄金千两,谥号为文贞;派工部尚书徐元梦护送他的灵柩回故乡。皇上又晓谕大臣:“李光地处事谨慎、清廉勤奋,节操始终如一,学问渊博。我了解他最真切,理解我的人没有超过李光地的!”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6分)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任烦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式样
C.力争无少逊:谦逊
D.为相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3分)
⑵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①丘:坟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平衍弥望弥望:满眼
B.余两人坐延:邀请
C.与立恭豫约墓下诣:前往,到
D.故而终记之勉:勉强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
C.D.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但他们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结交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B.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是个无用之人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C.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写诗呢?”
D.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回来后,立恭说:“这次游览应该写篇游记。”(但是我)没有闲暇写作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隐溪先生喜欢读道家书,他的儿子蒋立恭擅长写诗,他们都乐观旷达。
B.作者与立恭在出游时,探访了在茅屋中居住的脸色丰腴润泽的白发长者。
C.野游中巧遇李千户,大家饮酒作乐,或奏乐,或歌吟,或跳舞,好不热闹。
D.第二年寒食节,作者和立恭为隐溪先生扫墓,回忆那次郊游,都十分伤感。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3分)
杨 朱 之 弟 曰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而 吠 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2分)。
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灭亡肯定B.倾覆本来C.倾覆肯定D.灭亡本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大风浪不能B.事不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D.后人哀之而不
小题4: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延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久不得②周怀政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3分)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①,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不意博应事变乃至于此。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②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③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
【注】①黄绶:黄色印绶。按汉制,“凡吏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县级官员职卑皆黄绶。下文的“墨绶”,级别就高了,其吏秩为二千石以上,文中的“二千石墨绶”就指郡太守。 ②移病:“移”是旧时公文的一种,移病就是移书言病,犹如今之写病假条。 ③谳(yàn)平:分辨判定。谳,审判定罪;平,辨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材知名著:显著
B.漏泄省中语下狱坐:犯罪
C.事毕乃,欲以观试博。发:发生
D.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亡:同“无”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迁为功曹B.故事,二千石新到
C.视事数年,大改其俗。D.乃敢起就职
小题3: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咸得论出,博以此显名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奉三尺律令从事耳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幸有众贤,亦忧即谋单于,以复加
D.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汉天子我丈人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友。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能以自己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斩***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对一些迂腐文官所做的空洞文件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分)
②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分)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