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嘉靖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时边政久弛,壮卒率占工匠私役中官家。守边者并赢老不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嘉靖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时边政久弛,壮卒率占工匠私役中官家。守边者并赢老不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
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嘉靖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时边政久弛,壮卒率占工匠私役中官家。守边者并赢老不任兵,又番休无期,甚者夫守墩,妻坐铺。鹏至,尽清占役,使得迭更。野鸡台二十余墩孤悬塞外,久弃不守。鹏尽复之。岁大侵,请于朝以振。坐寇入,停俸。复坐劾总兵官赵瑛失事,为所讦,夺职归。
二十年八月,俺答①入山西内地。兵部请遣大臣督军储,因荐鹏。乃起故官,整饬畿辅、山西、河南军务兼督饷。鹏驰至,俺答已饱去,而吉襄军复寇汾、石诸州。鹏往来驰驱,不能有所挫。寇退,乃召还。
明年三月,宣大总督樊继祖罢,除鹏兵部右侍郎代之。其年七月,俺答复大入山西,***掠太原、潞安。兵部复请设总督,乃起鹏故官。鹏受命,寇已出塞。鹏遣千户火力赤率兵三百哨至丰州滩,不见寇。复选精锐百,远至丰州西北,遇牧马者百余人,击斩二十三级,夺其马还。未入塞,寇大至,官军饥惫,尽弃所获奔。鹏具实陈状。帝以将士敢深入,仍行迁赏。旧例,兵皆团操镇城,闻警出战。自边患炽,每夏秋间分驻边堡,谓之暗伏。鹏请入秋悉令赴塞,画地分守,谓之摆边,九月中还镇。遂著为令。
二十三年正月,帝以去岁无寇为将帅力,降敕奖鹏,赐以袭衣。帝倚鹏殄寇,锡命屡加,所请多从,而责效甚急。鹏亦竭智力,然不能呼吸应变。御史曹邦辅尝劾鹏,鹏乞罢,弗允。(俺答)由顺圣川至蔚州,犯浮屠峪,直抵完县,京师戒严。帝大怒,屡下诏责鹏。鹏在朔州闻警,夜半至马邑,调兵食,复趋浑源,遣诸将遏敌。御史杨本深劾鹏逗留,致贼震畿辅。兵科戴梦桂继之。遂遣官械鹏,而以兵部左侍郎张汉代。鹏至,下诏狱,坐永戍。行至河西务,为民家所窘,告钞关主事而杖之,厂卫以闻。复逮至京,卒于狱。人皆惜之。
初,鹏在卫辉,将入觐,行李萧然,通判王江怀金遗之。鹏曰:“岂我素履未孚于人耶?”江惭而退,其介如此。隆庆初,复官。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蒙古族的一个首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右佥都御史擢:提拔
B.请于朝以振振:救济
C.而吉囊军复寇汾寇:敌寇
D.帝倚鹏殄寇殄:消灭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翟鹏性情刚直耿介的一组是(    )(3分)
①尽清占役,使得迭更;②岁大侵,请于朝以振;③坐寇入停俸;④鹏具实陈状;
⑤御史曹邦辅尝劾鹏,鹏乞罢;⑥岂我素履未孚于人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翟鹏生性耿介刚直,为官清廉。任官以来因为高尚的节操而闻名,但这也注定了他宦途坎坷的命运。
B.翟鹏巡抚宁夏时,看到边塞防守松弛,边塞重地只剩下老弱残兵把守,于是下令尽数清理占职位的现象,恢复了野鸡台一带的守备。
C.翟鹏仕途不顺,屡遭弹劾,先后被总兵官赵瑛、御史杨本深、御史曹邦辅、兵科戴梦桂弹劾,最终皇帝下诏将翟鹏逮捕入狱。
D.通判王江看到翟鹏上朝时行李简朴,送金钱给他,但遭到翟鹏的拒绝,王江感到惭愧。翟鹏最终死在狱中,人们都为他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坐劾总兵官赵瑛失事,为所讦,夺职归。
(2)帝以去岁无寇为将帅力,降敕奖鹏,赐以袭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
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情刚直耿介,任官以清操见闻。嘉靖七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当时边政长久废弛,强壮兵卒大都被当作工匠为中官家私役占有。守边的人都是瘦弱衰老不能打仗的人。加上番兵戍边无期,更有甚者是丈夫守墩台,妻子坐店铺。翟鹏到达后,尽数清查占用职位的现象,使边兵轮换值班。野鸡台二十余墩台孤立在塞外,被长久放弃,不加防守,翟鹏全部恢复镇守。这一年是大荒年,他向朝廷请求加以救济。因为敌寇入侵,翟鹏被停薪俸。又因为他弹劾总兵官赵瑛处事失误,而被其攻击,因而被剥夺职务返回家中。
嘉靖二十年八月,俺答侵入山西内地。兵部请求调派大臣督察军需物质,因而推荐翟鹏。于是翟鹏恢复旧的官职,整治畿辅、山西、河南军务兼督军饷。翟鹏驰马到达,俺答已经满载而去,而吉襄军又侵犯汾、石各州。翟鹏往来追赶驰驱,不能有所挫敌。敌寇退后,于是被召还朝。
第二年三月,宣大总督樊继祖被罢免,朝廷提升翟鹏为兵部右侍郎代替他。这一年七月,俺答又大举入侵山西,纵掠太原、潞安。兵部请求再设总督,于是又起用翟鹏任旧职,翟鹏受命,敌寇已退出塞外。翟鹏派遣千户火力赤率兵三百警戒兵到丰州滩,没有发现敌寇。又选精锐百人,远至丰州西北,遇到牧马的一百多人,击斩二十三人,并夺取他们的马返回。还没有进入边塞,敌寇大兵赶到,官军又饥饿又疲惫,放弃缴获的所有东西,奔跑回来。翟鹏根据实际情况向皇帝陈述。皇帝因将士敢深入敌国,仍然实行升迁赏赐。按照以往旧例,士兵都是集体镇守城池,闻警才出战。自从边境祸患严重以后,每年夏秋期间分别派兵驻扎边堡,称之为暗伏。翟鹏请求入秋后全都赴塞,划地分守,称之为摆边,九月中旬返回城镇。于是载入军令。   
二十三年正月,皇帝认为去年无敌寇侵犯乃是将帅之功,下诏书奖赏翟鹏,并赐给他一件袭衣。皇帝倚靠翟鹏消灭敌寇,屡次下达赏赐命令,翟鹏的请求建议多被听从,而责成其功都甚急。翟鹏也竭尽智力,但不能在呼吸之间应对变化。御史曹邦辅曾经弹劾翟鹏,翟鹏请求罢去自己的官职,皇帝没有允许。俺答从顺圣川到蔚州,侵犯浮屠谷,一直抵达完县,京师戒严。皇帝大怒,屡次下诏书责问翟鹏。翟鹏在朔州听到这种紧急情况。半夜赶到马邑,调兵粮,又赶到浑源,派遣诸将遏止敌人。御史杨本深弹劾翟鹏犯有延误之罪,致使敌贼威震畿辅。兵科戴梦桂继杨本深后弹劾翟鹏。于是皇帝派官拘押翟鹏,而让兵部左侍郎张汉代替翟鹏的职位。翟鹏到达京师,因皇帝下诏入狱,被判永戍边关。行至河西务时,被民家围困刁难,他将此事告诉收取关税的主事,主事用杖击打民家,厂卫听说了这件事,以此上告。皇帝又逮捕翟鹏送到京都,死在狱中,人们都为他感到可惜。
原先,翟鹏在卫辉,准备上朝廷拜见皇帝,他的行李简朴,通判王江送金钱给他。翟鹏说:“难道我的朴素衣着不能让人信服吗?”王江感到惭愧而退去,翟鹏的耿直就是这样。隆庆年初期,恢复了他的官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4分)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3分)
译文: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惟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恭总其众总:统领B.求福反以速祸速:加速
C.今何不发发:发作D.为将躬勤细事躬:亲自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邙山之捷不忍***之,以赐公
B.朝廷若忌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C.于此犯便当行罚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杖士深二十以安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王 前 既 有 勋 今 复 告 捷 威 声 太 重 宜 属 疾 在 家 勿 预 事。
A.王 前 既 有 勋 / 今 复 告 捷 / 威 声 太 重 / 宜 属 疾 在 家 / 勿 预 事。
B.王 前 既 有 勋 / 今 复 告 捷 / 威 声 太 重 / 宜 属 疾 / 在 家 勿 预 事。
C.王 前 / 既 有 勋 / 今 复 告 捷 / 威 声 太 重 / 宜 属 疾 / 在 家 勿 预事。
D.王 前 / 既 有 勋 / 今 复 告 捷 / 威 声 太 重 / 宜 属 疾 在 家 / 勿 预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4分)
译文:                                                                                 
(2)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4分)
译文:                                                                                
(3)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为具牛酒饭食具:备办
B.以故城中益空无人更,更加
C.幸来告语之幸:幸亏
D.皆衣缯单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②比诸侯之列
B.①以故多持女远逃亡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C.①且留待之须臾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②常为晋君赐矣
小题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
B.西门豹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
C.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D.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
小题4:翻译(2小题,计6分)
①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②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不甚远,今***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可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韩相侠累有郤郤:仇怨
B.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畅:畅饮
C.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成功
D.岂不殆哉      殆:危险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本是轵深井里人,***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与母亲和姐姐逃跑到齐国,以屠宰为业,奉养老母。
B.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聂政都没有答应他,是因为母亲尚在。等到母亲去世后,聂政找到严仲子,为他手刃仇人。
C.侠累是韩君的叔父,侍卫众多,聂政谢绝严仲子多派助手一同前往的好意,是怕人多泄密,使仲子与韩国结仇。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了侠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2)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五年,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璟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为高谈,不恤政事 恤: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煜以次封吴王斧斤以时入山林
B.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为天下笑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璟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熙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只提拔他担任了右庶子,分司南都。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