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填一成语)(2分)
(2)上述三则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请以第一则为例加以分析。(4分)
答案
(1)功亏一篑。(2分) 
(2)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1分)。运用了比喻说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如第一则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1分)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如果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去:离开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表:表彰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细: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②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就汉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只要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3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管子·轻重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二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节选自《管子·轻重》)
【注】①通轻重:这里指做买卖。②什之六,十分之六。③白徒:民伕。④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⑤芊: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过:胜过,这里指战胜。
B.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弊:困乏,这里指战败。
C.天且以齐私楚也私:这里是送给的意思。
D.谷不可二月而得也,楚籴四百籴:卖米。
小题2:《管仲·轻重》记载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管子的经济理论支持下,齐桓公打败了军事上比他强大的楚国。请对这一过程做简要评论,注意抓住问题的重点所在。(不超过200字)(3分)
小题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管 宁、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 去 之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宁 割 席 分 坐 曰 子 非 吾 友 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管宁,管仲之后,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多年,后还乡。入魏,屡征不就;华歆,汉桓帝时为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于清端公传   袁 枚
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知黄州时,闻张某者,盗魁也,崇闳高垣,役捕多取食焉。虑少辽缓,奸不得发,乃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张爱之,使为群盗先。居亡何,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去。鸣钲到官,一日者,集健步,约曰:“从吾禽盗。”具仪仗兵械,称娖(行列整齐)前行。至张所,排衙于庭,大呼盗出。张错愕迎拜,犹抵拦。公曰:“勿承,可仰面视,我杨二也。”张惊,伏地请死。公取袖中大案数十,掷与之曰:“为办此,足以赎矣。”张唯唯,愿一切受署。合门妻子环跪泣曰:“第赦盗死,盗不能者,某等悉如公命。”公留健役助之,不数日,群盗尽获。其***人者,活埋之。
武昌营弁某,弟素无赖,适远归,是夜军饷尽劫。弁告弟所为,彭考(鞭打拷问)诬服,连引十余人。狱具,献盗,公破械纵之。抚军惊问,曰:“盗冤。”曰:“真盗何在?”公指堂下一校曰:“是真盗也。余党进香木兰山,今晚获矣。”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
江宁盗号鱼壳者,拳捷有司莫能禽。公抵任时,官吏惮公远迎,公日旰不至。方惊疑探刺,而逻者报公早单车入府矣。按察使某,公年家子也,从容言:“公过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某意欲具一餐为雅寿。”公笑曰:“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按察使喻意,出以千金为募。
雷翠亭者,名捕也,出而受金,司、库、县握手嘱曰:“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翠亭质妻子于狱,侦知鱼方会群盗,张饮秦淮,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鱼望见疑之,刃肉冲其口,雷仰而吞,神色不动。鱼咋曰:“子胡然?子非丐也,子为于青天来禽我耳!行矣,健儿,肯汝累乎?”翠亭再拜,群役入,跪而加锁,拥之赴狱。司、府、县贺于衢。
是夕,公秉烛坐,梁上砉然有声,一男子持匕首下。公叱:“何人?”曰:“鱼壳也。”公解冠几上,指其头曰:“取!”鱼长跪笑曰:“取公头,不待公命也。方下梁时,如有物击我,手不得动。方知公神人,某恶贯满矣。”自反接,衔匕首以献。公曰:“国法有市曹在。”呼左右饮之酒,缚至射棚下,许免其妻子。迟明,狱吏报失盗,人情汹汹,司、府、县相贺者转而相尤。趋辕跪谢告实,而公已命中军将鱼壳斩决西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狱具,献盗狱:罪案B.按察使喻意喻:明白
C.翠亭质妻子于狱质:询问D.司、府、县相贺者转而相尤尤:责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体现于成龙“善治盗”的一组是:
①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 ②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
③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           ④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
⑤呼左右饮之酒,缚至射棚下,许免其妻子 ⑥趋辕跪谢告实,而公已命中军将鱼壳斩决西市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成龙任黄州知府时,为破获盗贼罪案,常亲自访察,甚至打入盗贼内部,将知情了如指掌,一举破获。
B.武昌营军饷盗窃一案中,嫌疑人被屈打成招,就在案件了结时,于成龙断疑案,宣布人次者乃嫌疑人这兄。
C.于成龙作风清正廉洁,不喜排场,当众多地方官员迎候前去赴任的于成龙时,他却轻车从简,到达府中。
D.大盗“鱼壳”潜入于成龙的府邸欲暗***于成龙,但为于成龙的凛然正气所震慑,最终只得叹服认罪并自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3分)
(2)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曰:“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自己的主子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是不仁的。
B.孔子认为管仲为国为天下老百姓带来福祉,消除天灾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看来,管仲不仅辅佐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而且使中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
D.孔子认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节,间接批评子路、子贡以小信用论人,目光短浅。
(2)你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