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以君贱之也贱:卑微B.比门下之客比:和……一样,等同于
C.过其友,曰过:拜访D.臣窃矫君命矫:假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冯谖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倚柱弹其剑        ②因烧其券      ③视吾家所寡有者     
④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⑤窃以为君市义  ⑥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⑥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
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1)(这位)客人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我们)还未曾见过面呢。
(2)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解析

小题1:(贱:轻视,看不起)
小题2:略
小题3:(孟尝君是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到冯谖家中情况的)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批评杨子“为我”的利己,赞扬墨子“兼爱”的“利天下”。
B.“子莫执中”的“中”即儒家的中庸思想。
C.孔子倡导中庸,并以此为立身行事的标准。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与“为其贼道也”的“道”意思不同。
(2)请谈谈孟子对“执中”的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填一成语)(2分)
(2)上述三则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请以第一则为例加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去:离开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表:表彰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细: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②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就汉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只要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3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管子·轻重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二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节选自《管子·轻重》)
【注】①通轻重:这里指做买卖。②什之六,十分之六。③白徒:民伕。④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⑤芊: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过:胜过,这里指战胜。
B.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弊:困乏,这里指战败。
C.天且以齐私楚也私:这里是送给的意思。
D.谷不可二月而得也,楚籴四百籴:卖米。
小题2:《管仲·轻重》记载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管子的经济理论支持下,齐桓公打败了军事上比他强大的楚国。请对这一过程做简要评论,注意抓住问题的重点所在。(不超过200字)(3分)
小题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管 宁、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 去 之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宁 割 席 分 坐 曰 子 非 吾 友 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管宁,管仲之后,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多年,后还乡。入魏,屡征不就;华歆,汉桓帝时为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