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百家。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闲于进对,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援将其兵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败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援所过辄为郡君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树数百户;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以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良工不示人以朴朴:质朴。
B.随山刊道千余里刊:削,开凿。
C.数败之数:屡次,多次
D.名有计谋名:以……闻名。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子孙因为氏”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振声激越,伺者因此觉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援私自释放囚犯,被迫逃亡。遇到大赦,留在北地放牧,拥有了很多的宾客与丰厚的财产。
B.马援两次上书皇帝建议像以前一样铸造五铢钱,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方便了天下百姓。
C.马援平定交阯叛乱时,为当地治城郭,修水利,申明法律,此后,越地流传着马援的故事。
D.朋友庆贺马援凯旋,马援却批评孟陵不能规劝自己,并表达了戍守边关,马革裹尸的愿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3分)
译文:                                                  
                                                        [来源]
(2)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马援曾经学《齐诗》,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章句,马援就问哥哥马况辞学,想到边郡去种田放牧。尝:曾经(1分)  意:料想,想到(1分) 句意(1分)(2)现在我凭借很小的功劳,却享食大县,功劳微小但封赏丰厚,怎么能长久呢?以:凭借(1分) 何以:即以何,用什么,怎么(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朴:未加工成器的木材。“朴”用作后置介词“以”的宾语,名词。)(3分)
小题2:(D与题干中“因”都用作介词,由于,因为。A介词,依靠,凭借。B介词,趁着,趁此。C介词,通过,经由。)(3分)
小题3:(对应的信息区是第3段最后两句话。故事:故,旧的,原来的。事,典故,体例。故事,即成法,以前的体例,文中指马援与越人申明的“旧制”。)(3分)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人。他的先祖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号称马服君,子孙因为这个缘故把马作为姓氏。马援12岁时父母就去世了。他年少有大志,诸兄长都认为他有奇才。马援曾经学《齐诗》,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章句,马援就向哥哥马况辞学,想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对他说:“你有大才经历一个过程之后,自当有成就。好的工匠不把没做好的器物拿给别人看,那就暂且从事你所喜爱的吧。”后来,马援做扶风郡的督邮,押送囚徒到司命府。有一次,押送一名重罪囚徒犯,马援可怜他,把他放了,就逃亡到北地。遇到大赦,马援就留在北地放牧,很多宾客归附他,于是有了几百家部属供他役使。他在陇汉之间往来游牧,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越穷困应当越发坚定志向,越年老应当越发豪壮。因从事田牧,所有以了几千头牛马羊,娄万斛谷物。马援不久散尽财产,分发给兄弟和旧友。
当初,马援在陇西上书,说应该按旧制铸造五铢钱。此事下交三府议处,三府议奏认为不可同意,事情就搁置了。等到马援回京,从公府找到以前的奏折。责难有十余条,马援就随牒逐条解释,重新详细写表上奏,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铸造五铢钱,天下赖此得其便利。马援自从回到京师,屡次被召进见。他娴于进言答对,又擅长谈论兵法,光武帝常常说“伏波将军谈论军事,跟我的想法契合。”
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和她妹妹徵贰造反,徵侧自立为王。于是光武帝下诏书拜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向南攻打交阯。马援率领军队沿着大海前进,随着山势开凿了一千多里的山路。十八年春天,大军到了浪泊,跟反贼交战,击溃敌军,马援追击徵侧等人到了禁溪。多次打败他们,反贼就溃散逃走。第二年正月,斩***徵侧、徵贰,把她们的首级传送到洛阳。光武帝封赏马援为新息侯。马援率军队所过之处都帮着郡县修治城郭,凿通沟渠灌溉农田,来方便当地百姓。分条上奏十多条越地与汉朝相违背的法令,跟越地人郑重申明先前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他们,从此以后,越地遵照执行马将军(留下的)旧律。
马援班师回京,将要进城,老朋友大多去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为名,也在座庆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好见解,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过去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设置了七个郡县仅封赏百户,现在我凭借微小的功劳,却享食大县,功劳很小但封赏丰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愚钝,没有什么办法。”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己请求去抗击他们。男子汉应当战死边疆,用马革裹尸还葬故里,怎么能安静地躺在床上,死在儿女面前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 ①恂恂:音xù,温和恭顺。②便便:善于辞令。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章记录的是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中,所表现的语言、容态各有不同。
B.孔子居家乡时,与乡亲、宗族父老相处,他总是信实恭慎,谦逊得像不大会说话。
C.孔子在宗庙、朝廷上,却能侃侃而谈,辩明事理,但态度还是非常严谨。
D.孔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中表现出完全两样的面孔,说明孔子在言行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小题2:《论语·里仁》里记载,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请结合上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言与行。(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3分)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的评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 袖:名词动用,袖中藏着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箴:针砭,规诫
C.而士君子多之多:多于
D.而往往流闻禁中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示白居易勇于进谏的一项是(  )
①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②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④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⑥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
A.②④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由“翰林学士”而“拜左拾遗”,属于越级提拔,所以白居易打算用生平所有学问报答皇上给予的恩惠。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先后打 消了皇帝封河东王锷为宰相的念头、请罢河北用兵等,这些正是他报答皇上恩遇的表现。
D.因为白居易急切地劝谏皇帝不可提拔承璀做招讨使而惹得皇帝不高兴,经李绛一番解释,皇帝对白居易的嫌隙才涣然冰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
(3) 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②士季:晋大夫,名会。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宣子骤谏急切
B.贼民之主,不忠刺***
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
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
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
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
小题3: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 (3分)(   )
A.①三进,及溜。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②惜也,越竟乃免。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君之名感到可惜。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秋 九 月 晋 侯 饮 赵 盾 酒 伏 甲 将 攻 之 其 右 提 弥 明 知 之 趋 登 曰 臣侍 君 宴 过 三 爵 非 礼 也 遂 扶 以 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3分)
②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单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单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运送。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闻名。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困苦。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3分)(   )
①白府请自捕逮                    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