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书 何  易 于孙 樵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书 何  易 于孙 樵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 何  易 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②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③,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 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 曰:“传符④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⑤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注】①筦,同“管”。榷筦,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②刬:同“铲”。③常赋:指按规定要交纳的赋税,与临时增收的苛捐杂税相对。④传符:古代官员、使者外出,按品级给券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车马。⑤膺命:承受皇帝诏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夺:丧失,耽误。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C.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视:和……一样。
D.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道:道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易于挺身为民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D为指白枉直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易于亲为刺史挽舟,是对刺史不理政务、游春扰民的否定与谴责,不卑不亢的回答显示了他的人品、智慧和勇气。纵火焚诏一事则显示了他的刚正与爱民。
B.本文还概述了何易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为政简约等情况,使人物形象更趋完整、丰满。
C.邑民责问孙樵何易于“考止中上”的原因,听了孙樵的解释,邑民心悦诚服,微笑着离去。
D.本文详略交叉,虚实相应,事理相连,情理相生,将一个普通县令的政绩、遭遇放到全国官吏的横断面上来考察,放到漫漫历史长河中来评述,平实朴素而又举重若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难道我为了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毒害?我也不会使罪名株连你们。
(2)即使何易于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而死后一定有美名流传,因为有史官在呢。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居 长 安 岁 闻 给 事 中 校 考 则 曰 某 人 为 某 县 得 上 下 考 由 考 得 某 官 问 其 政 则 曰 某 人 能 督 赋 先 期 而 毕 某 人 能 督 役 省 度 交 费 某 人 当 道 能 得 往 来 达 官 为 好 言 某 人 能 擒 若 干 盗 县 令 得 上 下 考 者 如 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 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
24.(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因善书,令给事尚书,精力於职,休沐未尝出,行幸河东,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後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才,擢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会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与燕王、盖主谋反诛,光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明年,昭帝崩,未葬,大将军光白太后,徙安世为车骑将军,与共征立昌邑王。王行淫乱,光复与安世谋,废王、尊立宣帝。帝初即位,褒赏大臣,下诏曰:“夫褒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义也。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守职秉义,以安宗庙,其益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安世子千秋、延寿、彭祖,皆中郎将侍中。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籓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所以安社稷绝未萌也。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井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子延寿嗣。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识:通“志”,记住
B.绝勿复为通通:通报,举荐
C.其人来谢,安世大恨恨:遗憾
D.是以能殖其货殖:增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君而不可,尚准可者②秦人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B.①其封安世为富平侯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为子延寿求出补吏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D.①选以轻车介士②以其无札于晋,且贰于楚也
小题3:以下万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安世“满而不溢”的一组是       (   )
①君之功奇,明主所知                           
②食邑万户,然身衣弋
③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扑吏
④然内视安世,心密于光焉
⑤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⑥上蔬归侯,乞骸骨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拨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稠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B.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C.既东封郑封赏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缇骑按剑而前
D.失其所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则思知止以安人
D.人皆得以隶使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小题5: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颜色不少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属今为之虏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小题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小题8:断句(4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
小题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
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日,毁几灭性。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以韩绛荐,为秘书,由正字迁校书郎。光薨,治丧皆用《礼经》家法,不为世俗事。得遗恩,悉以与族人。服除,召为著作佐郎兼侍讲。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为虐,民多艰食。若复一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乘。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愿及今秋熟,令州县广籴,民食所余,悉归于官。今冬来春,令流民就食,候乡里丰穰,乃还本土。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于济民则不宜吝。诚能捐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天下幸甚。”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康自居父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赐优告。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极言而死无恨。”使召医李积于兖。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来者日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年四十一而卒。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白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不听。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内***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康济美象贤,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然康不死,亦将不免于绍圣之祸矣。 
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是时,光退居于洛。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若将终身焉。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D.今其子病,愿速往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2:下列句中分编为四组,全都不能说明司马光“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的一组是(  )
①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 ②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   ③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④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
⑤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 ⑥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A.②④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评价说,司马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美德发扬光大,效法贤能之人,即使不早去世,在后来的绍圣之祸中也难于幸免。
B.司马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在洛阳居住的时候,一些求学的士人在和他交谈时,都会有一些收获。
C.司马康活了四十一岁就去世了,在他重病期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他找医生治病,前往劝医生说:“我们受到过他父亲的大恩啊。”
D.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侍奉父母非常的孝,在他父亲去世后,连续三天没有吃下东西;一切丧事都按《礼经》家法办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2)熙宁新法病民,海内***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