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能用小草成为船,在这放上一只杯子却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能用小草成为船,在这放上一只杯子却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能用小草成为船,在这放上一只杯子却会被粘住,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B.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然后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图谋飞往南方。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与学鸠讥笑大鹏说:“我急速起飞,着落到榆树檀树,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罢了,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到近郊去,带上三餐就可以返回了,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要用整晚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三个月前就要储备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答案

A
解析
 
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能用小草成为船,在这放上一只杯子就会被粘住,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举一反三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寒蝉不知道有一年四季,这就是短寿。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分别。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的职守,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斥鴳)呢。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再说世上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上的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啊。他对于人世,没有急切的追求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何)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如果顺应天地的法则,驾御六气的变化,遨游宇宙,他们将还有什么要依赖呢?所以说:至人忘记自我,神人不求功利,圣人不求名声。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只酒杯,一首小诗,也足够用来酣畅地抒发幽雅的情怀。
C.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然后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图谋飞往南方。
D.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低头俯视兴盛繁茂的天地万物,用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B.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时倾吐情怀抱负,在室内(跟朋友)交谈;有时凭借外物寄托情怀,放荡不羁地生活。
C.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尽管人们取舍千差万别,性情有宁静和躁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就会暂时自得,快乐自足,竟不知道暮年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产生了。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短暂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何况人寿命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注定都要消灭。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古人说:“死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感叹的,心里又不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因,大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诗文集产生一番感慨吧。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释秘演诗集》序    [宋] 欧阳修
①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②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③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⑤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⑥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狎:亲昵
B.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高:高尚
C.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适:享受
D.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胠: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B.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
C.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D.于其将行,为叙其诗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不评说秘演诗作,却叙述秘演平生,抒写了友朋间深厚情谊和人生盛衰感慨以及奇士贤豪不为时用而终致困死的郁闷之情。
B.本文显著特色是层层铺垫、步步映衬。用自己渴望交结“智谋雄伟非常之士”之心情为石曼卿作铺垫,接着叙石曼卿,后又用秘演来陪衬石曼卿,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C.作者从石曼卿、秘演两位“奇男子”一生遭际慨叹人生盛衰沉浮。叙石曼卿离世后秘演“漠然”欲前往“东南”,实际上蕴含着自己对亡友的深沉怀念之情。
D.通常的序跋文以评论为主,但本文却以叙事、写人、抒情取胜,可谓别具一格,真正表现了作者散文摇曳多姿、情韵悠长的“六一风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