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颜师古,字籀,京兆万年人。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仁寿中,李纲荐之,授安养尉。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颜师古,字籀,京兆万年人。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仁寿中,李纲荐之,授安养尉。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颜师古,字籀,京兆万年人。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仁寿中,李纲荐之,授安养尉。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俄失职,归长安,不得调,窭甚,资教授为生。
高祖入关,谒见长春宫,授朝散大夫,拜燉煌公府文学,累迁中书舍人,专典机密。师古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丧解。服除,还官。岁余,坐公事免。
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出其悟表,人人叹服。寻加通直郎、散骑常侍。帝因颁所定书于天下,学者赖之。
俄拜秘书少监,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熟,必畅本源。然多引后生与雠校,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斥为郴州刺史。未行,帝惜其才,让曰:“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今日之行,自谁取之?念卿曩经任使,朕不忍弃,后宜自戒。”师古谢罪,复留为故官。
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巾褐裙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亦性所笃爱。与撰《五礼》成,进爵为子。又为太子承乾注班固《汉书》上之,赐物二百段、良马一,时人谓杜征南【注】、颜秘书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
帝将有事泰山,诏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师古奏:“臣撰定《封禅仪注书》在十一年,于时诸儒谓为适中。”于是以付有司,多从其说。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十九年,从征辽,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戴。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注】杜征南:人名,即杜预。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余,坐公事免坐:因为
B.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厘:校正
C.卿之学,信可称者信:确实
D.念卿曩经任使曩:经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颜师古“精故训学”的特点和“频被谴”的原因一组是( )(3分)
A.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
B.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
C.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熟,必畅本源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
D.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亦性所笃爱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纲、薛道衡都因为赏识颜师古的才学而推荐他担任官职;可是没过多久,颜师古就因为而回到长安,得不到调任,非常穷困,依靠教授学生维持生活。
B.唐太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颜师古的缺陷:在侍奉父母和做官方面,没有值得称许的事。并且责备他说:“今天调任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呢?”颜师古谢罪,在聆听了皇上的教诲后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才能留任原职。
C.颜师古曾经为太子李承乾注释班固著的《汉书》并进献朝廷,得到赏赐。当时人说杜预、颜师古是左丘明、班固的忠实的传人。这表现了颜师古博学而能训诂之才。
D.太宗准备祭祀泰山,下诏令公卿博士共同议定礼仪。颜师古上奏是:“我在贞观十一年,撰写成《封禅仪注书》,当时群儒都认为很适中。”于是拿来交给有关部门,采用了他很多意见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曩”的意思是“过去、以前”。这个字的命题是紧扣教材的。
小题2:A项前句说的是颜师古熟悉政治法度且擅长写作方面的特点,与“精故训学”无关。 B项的后句说的是颜师古在“频被谴”之前志得意满的表现,并不是造成“频被谴”的原因。属于答非所问的错误。D项的前句有错误。关键是理解体会具体的语境,此句是颜师古恣意山林时的行为表现,与“精故训学”无关。后句表现的也是他“频被谴”之后的表现,不是原因所在。
小题3:此项中“在聆听了皇上的教诲后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的说法是错误的。一方面文中没有明确的表示,另一方面通过后语境看,(颜师古“频被谴”是他的多种错误造成的)颜师古身上还是有诸多不足和错误的。
附译文:
颜师古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训诂之学,擅长写作。仁寿年间,李纲推荐他,任安养县尉。当时薛道衡任襄州总管,和颜之推是旧交,赏识他的才能,每作文章,就让他指摘缺点。不久失职,回到长安,得不到调任,非常穷困,依靠教授学生维持生活。
高祖入关后,颜师古到长春宫去进见,授任朝散大夫,拜授敦煌公爵府里的文学之职,多次迁升为中书舍人,专门掌管机密。颜师古生性敏捷,熟悉政治法律。当时军务和政务繁多,皇上的诏令都出自他的手笔,册命奏章之类的文书也很精工,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太宗即位后,授任为中书侍郎,封为琅邪县男爵,后为母亲守丧解职。守丧期满,恢复官职。过了一年多,因为公事获罪被免职。
太宗曾感叹《五经》离圣人时间久远,传习过程中逐渐产生错误,下诏令颜师古在秘书省进行考定,多有校正之处。考定完毕,太宗下诏令群儒一起讨论,于是群儒各自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质问颜师古。颜师古就引用晋、宋时代的旧文,随机应变,论据完备而明确,阐发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人人为之叹服。不久加授通直郎、散骑常侍。太宗于是把校正考定的经书颁行天下,使学习的人有所依据。
不久拜授秘书少监,专做校勘之事,遇到古文奇字为世人所困惑之处,就探究分析反复思虑,一定要弄通本源。但他多用年轻后生参与校勘,抑制门第低微的人,优先录用显贵有权势的人,即使是商人富家子弟,也会被安置选用,因此受到公正舆论的非议,被贬斥任郴州刺史。还为出发,太宗惋惜他的才能,责备他说:“卿的学问确实是可以称许的,而在侍奉父母和做官方面,我没有听到值得称许的事。今天调任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呢?想到你过去曾经任职做事,我不忍抛弃你,今后应该引以为戒。”颜师古谢罪,又留任原职。
颜师古性情严肃,对待同辈很傲气,很少推许或与他们交往。他既自负才能,又很早被任用,所以期望很高。当频频受到贬斥后,官职更加不能升迁,感到失意沮丧,于是就闭门谢客,穿着随便并且申请懒散,享受山林间的闲适之趣。他大量收藏古代图画、器物、书帖,都是他天性所喜爱的。参与撰写成《五礼》后,进位为子爵。又为太子李承乾注释班固著的《汉书》并进献朝廷,得到赏赐布帛二百段、良马一匹,当时人说杜预、颜师古是左丘明、班固的忠臣。
太宗准备祭祀泰山,下诏令公卿博士共同议定礼仪,而议论者争相发表异端之说,颜师古上奏是:“我在贞观十一年,撰写成《封禅仪注书》,当时群儒都认为很适中。”于是拿来交给有关部门,采用了他很多意见。升任为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随军征讨辽,在途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日:“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日:“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日:“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日:“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与: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一:统一。
C.卒定谳,论罪如律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黜:罢免。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人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串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人衙¨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卢怀慎,滑州人,盖范阳著姓。祖悊,仕为灵昌令,遂为县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侍御史。
迁黄门侍郎、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开元元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予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敞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六》选文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宪司按得其罪按:审理
B.由是狱决狱:案件
C.公第志之第:首先
D.还白怀慎大祥白:禀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直接表明卢怀慎“清俭”的一组是( )(3分)
①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
②所得禄赐,予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
③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④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敞箦单藉,门不施箔。
⑤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这表现他忠贞正直。
B.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
C.卢怀慎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等候在那里,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D.玄宗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二年(丙寅、前115)
冬,十一月,张汤有罪自杀。
初,御史中丞李文,与汤有郄,汤所厚吏鲁谒居阴使人上变告文奸事,事下汤治,论杀之。汤心知谒居为之,上问:“变事踪迹安起?”汤佯惊曰:“此殆文故人怨之。”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赵王素怨汤,上书告:“汤大臣,乃与吏摩足,疑与为大奸。”事下廷尉。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弟系导官,汤亦治他囚导官,见谒居弟,欲阴为之,而佯不省。谒居弟弗知,怨汤,使人上书,告汤与谒居谋共变告李文。事下减宣,宣尝与汤有郄,及得此事,穷竟其事,未奏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①,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独不谢。上使御史按丞相,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皆故九卿、二千石,仕宦绝在汤前。汤数行丞相事,知三长史素贵,故陵折,丞史遇之,三长史皆怨恨,欲死之。乃与丞相谋,使吏捕案贾人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又佯惊曰:“固宜有。”减宣亦奏谒居等事。天予以汤怀诈面欺,使赵禹切责汤,汤乃为书谢,因曰:“陷臣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既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乃尽按诛三长史。十二月,壬辰,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
[注]①瘗,yì;瘗钱,埋葬于地下的送葬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下汤治,论杀之论:讨论
B.至前,汤独不谢.谢:谢罪
C.故陵折,丞史遇之遇:对待
D.天子以汤怀诈面欺面:当面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导致张汤自杀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 ②见谒居弟,欲阴为之③使吏捕案贾人田信
④减宣亦奏谒居等事⑤天子以汤怀诈面欺⑥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有矛盾,后因奸事被张汤、鲁谒居合谋告发而死。
B.张汤到导官见到鲁谒居的弟弟,想暗中救助却未表明而被谒居弟怨恨告发。
C.朱买臣、王朝、边通三长吏因受张汤凌辱而心怀不满,必欲宜之死地而后快。
D.张汤死后未能厚葬,有棺无椁,终使天子诛杀三长吏,足见其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甚相亲爱                      亲爱:关系亲密
B 而新野宰乃污晨宅              污:污秽
C会王郎反                      会:适逢
D流衍它郡                      衍:扩展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光武帝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光武帝提供更大的帮助。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译文:                                                                            
(2)“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译文:                                                                            
(3)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辨,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第六十六卷,列传第三十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丁所继母忧忧:忧伤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遭遇
C.彦谦知王纲不振  振:整治
D.有古人之深致致:情趣

2,4,6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一组是()
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②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
③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④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⑤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⑥虽致屡空,怡然自得
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15岁时,过继给后叔父房子贞,事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事奉伯父房豹,也竭心尽力,因而成为宗族中的人学习的榜样。
B.房彦谦与内史侍郎薛道衡等人非常友善,当他看到薛道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薛道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房彦谦怀有清理世乱的志向,在朝廷大选天下知名人士之时,慨然接受征召担任了司隶刺史,虽然朝纲败坏,但他坚持正道,遵守常法。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译文:
(2)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
译文:  
(3)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