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31题。赵咨,字文楚,东部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嘉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31题。赵咨,字文楚,东部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嘉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31题。
赵咨,字文楚,东部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嘉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大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也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迎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儿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朗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干预。
2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父畅,为博士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咨乃谢病去  ②因请为设食.谢曰
B.①令敦煌曹皓  ②欲令速朽
C.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  ②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D.①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②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
28.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元储,也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2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30.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ACBC
解析
25.D(干:冒犯)26.A(博士:古,传授经学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27.C(A项谢①动词,告辞。②动词,道歉。B项令①名词,县令。②动词,让,使。C项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D项与①动词,参与。②介词,跟)28.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29.C(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30(1)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送东西给他们。你做官三年,因病请求免职。((1)两个分句,说了两个人物的行动,前者是盗贼“奔去”,后者是赵咨追之与物。①“视事”即任职。“自乞”即自己乞求免职)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起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荐为孝廉,他都不到任。
延嘉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慕、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饰巾为首饰,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升迁做了敦煌太守。后因病被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糊口。
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母亲,于是先到门外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休养,家中贫困,无隔宿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请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礼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道东西给他们,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廷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径荥阳,县令敦煌人曹皓,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候,赵咨却不停留。曹皓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不能赶上,对主薄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于是丢弃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起咨之后,辞职回家。赵咨就是这样被当时的人所看重。
赵咨做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奉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做官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往拜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来风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用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儿子赵凡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抵、萧建让其领会起咨的临终道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6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曹操)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宠。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3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孙坚举阶孝廉     举:推荐。
B.而刘牧应之           应:应付。
C.奉王命而讨有罪       讨:讨伐。
D.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  齿:年。
3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  欲妻以妻妹蔡氏
B.会坚击刘表战死      绍与太祖连战
C.而为之内应          闻其为张羡谋也
D.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  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3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明府欲立功明义,
B.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
C.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D.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
34.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桓阶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②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
③城陷,阶遂自匿。
④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
⑤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
3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抗,刘表投向袁绍一边,桓阶说服太守张羡站在曹操一方抗拒刘表。
B.刘表用手段拉拢桓阶,桓阶不为所动。曹操听说桓阶曾为张羡出谋略,因而重用桓阶。
C.魏国刚建立,在确定太子问题上,桓阶多次向魏文帝恳切陈述自己的见解。
D.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西曹掾丁仪与他们不友好,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施加影响而使他们能自我保全。
3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与之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义而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42题。
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回:“事亟矣,掞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个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洪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回:“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来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于沙市,极掞至夜分,掞退回:“王景宋满身是胆,惜久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3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    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        沉细:沉稳细致。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果幕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以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以勇败
39.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B.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
C. 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
D. 掞从容曰:“斩之诚是……”
4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出杨掞力求上进的一组是
①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②事极矣,掞请行。   ③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   ④掞以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⑤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A,①②④     B.③④      C③⑤      D.①②⑤
4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果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盂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他,杨掞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盂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 ,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掞受向士壁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4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54题。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也。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也?”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送徙其半。
明帝即位,进封颖乡候,邑三百户。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王,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冗从仆射毕轨表言:“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史,忠亮计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帝以访放、资,放、资对曰:“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也。毗实亮直,然性刚而专,圣虑所当深察也。”遂不用,出为卫尉。
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令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唯陛下为社稷计。”帝报曰:“二虏未灭而治宫室,直谏者立名之时也。夫王者之都,当及民劳兼办,使后世无所复增,是萧何为汉规摹之略也,今卿为魏重臣,亦宜解其大归。”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回肃侯。
(《三国志·魏书》)
4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  徙:迁移。
B.毗随而引其据         引:拉.扯。
C.帝以访放资           访:拜访
D.谥曰肃侯              谥:大臣死后朝廷赐给名号。
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谓我徙之非也      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B.时中书监刘放、今孙资见信于王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
D.唯陛下为社稷计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1.下列句于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
B.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C.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
D.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
5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辛毗“刚亮公直”的一组是
①毗曰:“诚以为非也。”
②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③毗实亮直,然性刚而专
④明帝即位,进封颖乡候,邑三百户
⑤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
⑥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5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进谏方式上,辛毗“引裾”而谏,与邹忌之讽齐王有所不同。
B.刘放、孙资基本同意毕轨的意见,让辛毗取代王思担任尚书仆射所以及时上奏明帝,可是明帝“不用”。
C.辛毗以形势严峻、谷物不收为由,劝阻明帝大兴宫室,但是明帝为现在建宫室符合萧何之略,责备辛毗不识大体。
D.辛毗在担任大将军军师期间,调度指挥,全军整肃,充分显示了的治兵才能,可惜未得重用。
5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6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大人一日之膳。” 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草,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缙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旧唐书·陆贽传》)
6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秩,东归省母       省:探视。
B.及辞,遗贽钱百万     遗:留给。
C.共短贽于上前         短:陷害。
D.同职害其能           害:忌妒。
6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以书判拔革,选投渭南县主簿。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B.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              既有周密计划,又有切实措施。
C.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63.下列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见与语——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
B.巨细必陈——大小事情一定陈述。
C.俄丁母忧——不久遭到母亲丧事。
D.精于吏事——精力全放在官吏政事上。
6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③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④藩镇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⑤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⑥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6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土,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都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6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72题。
胡宪字原仲,居建之崇安。生而静悫,不妄笑语,长从从父胡安国学。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虽仓卒无疾言遽色,人犯之未尝校。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既而学《易》于谯定,久未有得。定曰:“心为物渍,故不能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宪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归故山,力田卖药,以奉其亲。安国称其有隐君子之操。折彦质等共以其行义闻于朝,上特召之,宪辞母老。及彦质入西府,又言于上,趣召愈急,宪力辞。乃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宪不得已就职。日与诸生接,训以为己之学。闻者始而笑,中而疑,久而观其所以修身、事亲、接人者,无一不如所言,遂翕然悦服。……秦桧方用事,诸贤零落,宪家居不出。桧死,以大理司直召,未行,改秘书正字。既至,次当奏事,而病不能朝,乃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宫室,势必败盟。今元臣、宿将惟张浚、刘传錡在,识者皆谓金果南牧,非此两人莫能当。愿亟起之,臣死不恨。”时两人皆为积毁所伤,未有敢显言其当用者,宪独首言之。疏入,即求去。上嘉其忠,诏改秩与祠归。
(《宋史·胡宪传》)
6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仓卒无疾言遽色    遽色:急躁的神色。
B.一旦,揖诸生归故山  揖:行礼辞别。
C.秦桧方用事        用事:办理政事。
D.金人大治汴京宫室   治:修建。
6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绍兴中以乡贡人大学   ②力田卖药,以奉其亲
B.①心为物渍       ②训以为己之学
C.①安国称其有隐君子之操    ②折彦质等共以其行义闻于朝
D.①乃赐进士出身       ②乃草疏言
69.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学《易》于谯定,(诸生)久未有得。
B.又言于上,(彦质)趣召愈急。
C.无一不如所言,(宪)遂翕然悦服。
D.桧死,(朝廷)以大理司直召。
7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胡宪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 ②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 ③日与诸生接,训以为己之学。 ④诸贤零落,宪家居不出。  ⑤愿亟起之,臣死不恨。
A.①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③⑤
7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胡宪青年时严谨持重有涵养,入太学后更能加强思想修养,专心学习。
B.胡宪曾一度回故山隐居,劳作养亲,后因折彦质等人推荐而不得已为官。
C.胡宪做建州教授,能言传身教,受到诸生敬服。后秦桧排挤贤良,他退居家中不出。
D.秦桧死后湖宪受朝廷征召为官,他上疏皇帝,认为金人毁约南侵之际应起用张浚、刘传锜
7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人犯之未尝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识者皆谓金果南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