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浮槎山水记(欧阳修)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浮槎山水记(欧阳修)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
浮槎山水记(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予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其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予以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           次第:等级次序
B.李侯折节好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C.至于荫长松,藉丰草                 藉:凭借
D.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           厌:满足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待浮槎山的地理位置、名称及其来由,并附以佛教、道教之说,给浮槎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B.陆羽在论水的品质时,认为山中泉水是上品,而山泉之中又以乳泉和石池之中清流四溢的泉水为最好。
C.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是因为李侯在登浮槎山时发现上等的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饮用,可谓情真意切。
D.文章既写浮槎山水之美,又写李侯游赏之乐;既笑张又新的狂妄多失,又赞陆羽的善言水,行文开合有度。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译文:                                                
(2)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译文:                                                
(3)故予以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译文:                                                 
答案
6.C
7.C
8.(1)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却)说得透彻(或说完了)。要点:而:但;论:品论;尽:完、透
(2)有时心里想要,考虑到能力不能够得到(或无法得到)就停止的人,就能退守至山林而获得快乐。要点:或:有时;顾:考虑;于斯:到此(山林中)。
(3)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记世人知道浮槎山的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要点:志:记;俾:使、让;发:发现。
解析
6.藉:枕藉,枕着垫着
7.原因不对
8.(1)要点:而:但;论:品论;尽:完、透
(2)要点:或:有时;顾:考虑;于斯:到此(山林中)。
(3)要点:志:记;俾:使、让;发:发现。
举一反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曹阿瞒许田打围”的故事: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查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射之,正中兔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献帝高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张飞欲斩曹操,被刘备及时制止。
B.“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蔡夫人偷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告密,并指出逃路。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
C.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又装作不知,故意互相激怒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孔明愿意帮助周瑜火攻曹操,借东南大风。周瑜闻知,大喜,令人速建七星坛。孔明取东南风赤土修坛,沐浴斋戒,向天祈求大风。周瑜则调派兵马,只等风起。三更时分,东南大风,霎时兴起。周瑜骇然,派丁奉、徐盛二将斩杀孔明。孔明早已回夏口。
E.奇人左慈,深谙奇门遁甲之术。曹操见之,左慈怒斥曹操的奸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之,虽死又生,演武厅幻化出无数“左慈”,提头来打曹操。曹操惊倒于地,头脑疼痛不已,只好请华佗来医治。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2)简述“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1),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孟子·离娄下》)
注:(1)有服:服丧。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的意思是“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把他捆绑起来”。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道出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
C.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
D.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送他出国境,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叫三有礼。
(2)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与上面的文字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通之处?请简析(3分)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离娄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曩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曩: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愿加害元忠。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                                                                                    
⑵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                                                                                    
⑶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尔其戒之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9.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                                                                                    
⑵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                                                                                    
⑶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