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宁夏自治区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
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B
4.(1)(道士)说完就 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
举一反三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下面的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鼓
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于曹刿的“能远谋”,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何处?
答:鲁庄公的“鄙”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选自《明代文集》,有删改)
  【注】①交:交通,通气。②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视之,谢恩见辞/特:只,不过
B.盖天有三垣,天子之/象:好像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矣/恨:遗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 
B.技不进,数被让/让:责备 
C.陛下其性命,引置枢密/矜:怜悯 
D.引置枢密,以忠效/责:职责、责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同德,海内安/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其善善而恶恶也/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于是大王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D.陛下矜性命,引置枢密/今者项庄拔剑舞,意常在沛公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5.“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
B.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差不多使天下太平了。
C.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
D.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也许能使天下太平。
6.“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A.详细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B.清楚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C.详细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D.清楚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教大行,邻城之/宗:尊崇
B.辰别帅石冰有扬州/略:侵占
C.循少家难/婴:缠绕,遭遇
D.及敏破/破:突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申之孝悌之义
B.及陈敏乱,诈称诏书/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论州府,皆不见省/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丹阳内史/既自以心形役
3.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①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②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③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④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⑤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⑥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罗浮:山名,在广东博罗县境内东江之滨。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而游者皆日中__________________
(2)可箕踞,可偃仰__________________
(3)不观瀑之娱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从容观(本文)/夫夷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B、当时建此亭者,仙乎!(本文)/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师说》)
C、公爱之,何不记(本文)/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鸿门宴》)
D、一以僧(本文)/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六国论》)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1)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②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概述飞泉亭的与众不同之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