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对有关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真是一代英雄,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译文: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月亮有圆有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2.下列各项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孤舟之嫠妇”之“泣”而感染。 B.作者对箫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D.“客”之所以“悲”,是因触景伤怀,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下列对选文第2段、第3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客”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当年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的不可能。 B.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最后他为“客”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C.有写悲,有写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主要用骈体文句式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但也有散文成分。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 |
答案
1.B 2.A 3.D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游虞山记 沈德潜 |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魂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噫!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快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识:体会 2.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的情景的一组是( )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登山游览。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的名胜,他想游尽这些名胜,但由于连续好多天都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4.用斜线(/)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5.翻译。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节选)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 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入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 4.对这两段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 B.本文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C.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从中看得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这两段选文,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写入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羞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齐人)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致言事!前之四十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仲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①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考,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痰,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也?秦与纣无异也!” 辛垣衍无言,鲁仲连曰:“昔者齐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夷维子执策而从。当是时,邹君死,齐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子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于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②然齐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不果纳。令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僧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①醢(hǎi):剁成肉酱。②饭含:以碎玉、生米等置于死者口中。(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脯:做成肉干 B.主人必将倍殡柩/倍:背向放置 C.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帝:称帝 D.鬼侯有子而好/好:(女子)容貌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②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B.①文王闻之,喟然而叹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②非尊于齐、楚、燕、赵之君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前往救赵,派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赵国。 B.邹国臣子对于国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但在关键时刻不向齐国臣服,反衬出魏欲帝秦的软弱。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齐王不得入邹”等事例,晓之以理,激之以情,一步步地说服了辛垣衍。 D.通过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仲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谋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慕名利的辩士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者齐王将之薛,假涂于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成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宝绘堂记 (宋)苏轼 |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日: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 |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待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