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华山之阳”指的是(     )
A.华山东面
B.华山西面
C.华山南面
D.华山北面
2.和例句中“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鞣使之然也
C.人马烧溺死甚众
D.然力不足,亦不能至也
3.选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1)从洞的特点来比较。
  (2)从游者情况来比较。
4.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而我又后悔自己盲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痰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朱君为之——令:让,叫
B.君至而为亭,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悉:全部,都
C.夫人物之好恶必以类——相:互相
D.人之也敢自逸——否:穷而不达,即不得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留山中,其石相望/使记其作亭
B.夫所以作亭之意,直好山乎/夫环顾身无可忧
C.成仁之名不夺其志/君至为亭
D.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求其疾忧/驾言出游,写我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 “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了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为“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俗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离。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蔓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①龙溪:溪水名。②泮(pàn):半月形的水池。③何文端公: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④薹坞先生:姚范,字南菁,姚鼐的伯父。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山数百里——殆:大概
B.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记载
C.积雨始——霁:天放晴
D.复西循崖二里——可:大约一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龙溪曲流,出其间②翼临于溪右
B.①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②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①引坠溪内②断其喉,尽其肉,
D.①游者悚,遂还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融情于景,先描述龙溪形胜和沿途的风光,细流幽曲而景物雄奇,流露出作者探幽赏奇的情趣。
B.文章对媚笔泉的记述,分两层,先写媚笔泉景致,犹有访古赏奇的情怀;然后写左学冲筑室幽居,盛情邀饮,并以山风骤起,游者悚然而归结尾。
C.“山风卒起……游者悚焉,遂还”写出此处不宜久留,渲染令人悚然的气氛,含蓄表示出作者隐逸山林的情怀。
D.文章描写生动形象,“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俯视溶云,鸟飞若坠”等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
4.翻译文中的句子。
(1)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劈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无有所与——俾:使
D.毋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慵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渔父见问之曰 ②何不随其流扬其波
B.①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②然皆祖屈原从容辞令
C.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②数十年竟秦所灭
D.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见放 ②皆好辞而赋见称
3.作者借渔人之口,责问屈原“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所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以适应社会,顺应时代发展。
B.说明屈原坚持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了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了屈原保持高尚美好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尚美好节操的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一些。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对有关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真是一代英雄,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译文: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月亮有圆有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2.下列各项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孤舟之嫠妇”之“泣”而感染。
B.作者对箫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D.“客”之所以“悲”,是因触景伤怀,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下列对选文第2段、第3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客”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当年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的不可能。
B.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最后他为“客”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C.有写悲,有写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主要用骈体文句式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但也有散文成分。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