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卫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使者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贼——喻:开导。
C.愿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
A.顺昌民以刚为命——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都使反业——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举一反三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著作郎,不——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高祖——诣:拜访
C.能屈志戎旅——乃:于是
D.若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
A.昙首有识句智度——一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式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 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于乱亡之,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牛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颍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不宜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宜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朝,犹且用心。况逢明君圣朝,敢不力竭!但神衰精微,官事非驽马蹇驴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谢而之——罢:停止
B.上并州——幸:宠幸
C.加劳勉——特:特此,特别
D.非驽马蹇驴所——逮:达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韶“刚直”的一项是(     )
①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 ②王甚惮之,每事谘询 ③韶既还,自锁而谏
④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    ⑤柱石之望,唯在于公 ⑥驰驿入京,劳敝而卒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熲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巡抚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竞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裒囊中余钱,召友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竞如所言,异哉!
  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论曰:余平生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抚闻其名,招之——试:考核
B.招之试,之——才:认为……是人才
C.窘极,则以书米——易:交换
D.窒其躬,其学——传:作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家益贫——则书易米
B.夜夜如是,谓“暖足”——人争传写
C.而涩思,当俟异日耳——莫贫敏轩
D.学尤精《文选》——窒其躬,传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文木先生“性复豪上”的一组是(     )
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 ②遇贫即施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④窘极,则以书易米   ⑤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 ⑥裒囊中余钱,召友朋酣饮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木先生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科举以致穷困一生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为不满巡抚,故而不赴朝廷参加博学鸿词科试,乃至终生不应科举。
C.对时文之事,先生嫉恶如仇,而与作者却相处甚契,与好治经的绵庄也结为至交。
D.先生自有笔墨在胸,而在行李之中不带笔砚,真是风流之至,这是一般人的眼光不能评价的。
5.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袁州州学记
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优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陋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吁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人结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俾尔由痒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李觏: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自称“南城小草民”,《宋史》本传中称他“俊辩能文”。②祗:恭敬。③尼:停止,阻止。④舍菜:指开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假官借师,具文书——苟:小心地
B.诵弦声——亡:没有
C.闻而是之,议以合——克:能够
D.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认为的教育的正面作用的一组是(     )
①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②武夫健将,卖降恐后  ③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⑤俗化之厚,延于灵、献 ⑥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皇帝下令让州县建立学校,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有尽心竭力、恭敬地顺从皇帝旨意的,也有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敷衍了事的。
B.推行儒学,会使得功劳大的大臣,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武器;会使得在野之人敢直言,且不避生死。
C.在学校落成使用了一些日子后,在宜春讲学的作者发了一番议论。作者认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D.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学馆破败、孔庙狭窄的现状,决定兴建一座新学馆的过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旧夫子庙,陋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日也。
  汝生于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骄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今日囚服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物不可凌。此宜谦以守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苦苦积累,且吾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于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桑梓之义,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书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意谓佩韦弦可调整自身之不足。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为堤坝,闲为兽栏。泛指防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书数言以汝——告:告诉
B.不肯布旧之衣——服:穿
C.神明之矣——殛:诛***
D.以我志——负:违背
2.下列各句,全都属李应升劝诫儿子学会做人的一组是(     )
①人不可上,物不可凌②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③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④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⑤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⑥至庶妹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因敢言直谏被阉党所害而入狱,他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一死以报朝廷,因此写下了这封信,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信中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毛病,要求儿子励志勤学,认清毛病存在的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两点遗愿: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D.作者要求儿子要孝敬长辈,善待庶妹,兄弟三人要平分家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要以公平之心继承家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庶妹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