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徽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徽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徵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勉强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加:施加 C.旋以海内无虞——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断:推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旋以海内无虞——丹不忍以己之私 B.见人谏,悦而从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于何事如此——长于臣 D.此导之使言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 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徵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己见,可以看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微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A 3.A 4.C 5.(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 (3)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后,(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谏论(下) 苏洵 |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日:“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有改动) 【注释】①选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②谠(dǎng)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劝:勉励 B.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暴然:突然 C.《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正确 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 2.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项是( )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祭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烯络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字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备(chá):人名。④缔络(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备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成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园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①民岂乐为盗哉 ②时艰岁早,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人皆倒困以应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义 田 记 [宋] 钱公辅 |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居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谓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屏而家居俟代者——屏:摒弃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达到 C.彰君之赐乎——彰:使……显著 D.予尝爱晏子好仁——爱:仰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①是隐君之赐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其规模远举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①操壶瓢为沟中瘠者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 ①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②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④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⑤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乐善好施、救济族中穷人的事迹。 B.范仲淹存有购置“义田”的志向二十年,但终其一生贫穷,只得以“施贫活族”传给子孙,由子孙实现他的理想。 C.作者认为范仲淹办“义田”的举措比晏子更接近孟子的要求,并且他的做法似高明、更有远见。 D.本文赞扬范仲淹义举的同时,也斥责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③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④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衡文评书——衡:衡量,评价 B.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排:批驳 C.鼎革后,绝意仕进——鼎革:朝代更易 D.惟兀坐贯华堂中——兀:茫然无措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先生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奥秘,教己作文方法,谈论典籍和记载极其透彻,僧侣和俗人都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他后代仍受求学者的称赞。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