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小题1:这首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小题1:这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小题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小题2: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诗人内心的沉重。(3分)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3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本句的妙处先要将两句诗正确翻译出来。其中“收去鸟”将主动的写成了被动,鸟是主动的飞,而诗歌写成了被“碧云”收去了。“出行人”是使动,“使行人出来”。赏析时要扣住这两点来写。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诗可以结合郑珍的经历及其作品特色来理解。他家境贫寒,曾参加过砍柴、烧火、纺织、耕锄等劳作,对于民间疾苦、官吏贪酷,均有比较深切的体会。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封建官吏的腐败等的接露。另外要掌握诗歌中常用的手法——借乐景衬哀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过耶溪①
唐·朱庆馀
春溪缭绕②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
恰是③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
【注】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以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有世外桃之景。②缭绕:回旋的样子。③恰是:正好。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概述。(2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
小题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2)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小题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5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履至尊而至六合,                  。(贾谊《过秦论》)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8)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文后各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小题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