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宋)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宋)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小题1: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3分
                                                                            
答案

小题1:形象:①性格温和(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具体分析);②善良(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 具体分析);③“细心”或“细腻”(可结合“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具体分析);④“爱美”或“品味高雅”(可结合“须插向,鬓边斜”等句子具体分析)。(以上4个要点,答对1点得2分;答出其中两点可得满分。)
小题2: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或通俗化、口语化)。如“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折时高折些”等语言,都是口语化的语句,明白晓畅,一看就懂。(答出语言特点,2分;能结合诗句分析,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词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另一个人物的行动的。起笔直白,“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看到纱窗上有个人影映在,她想:是谁到自家的院子里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如果想折,就要让折花人好好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提出问题:这人是哪家人,要把花折到哪里去。“须插向、鬓边斜。”定折花人是女人,而家中的花,檐牙的树干高处的最好,索性把情况告诉她。要把好花插在鬓发旁边。在纱窗上的人影的动作中,看出折花者是一女性。折花者的动作也是借影子反映出来。而主人则也应是女性,而且是深居闺中的女性。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令。因受到当时新兴的散曲的影响,表现出散曲的白描、轻巧的特点,同时又保存了宋词的“***雅”和疏淡。这首词是个很精致的作品。以散文化的特写,点出生活情景。描写人物的活动的心理较为含蓄。用词不精雕细琢,而崇尚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1:请概括颔联中意象的特点与寓意。(2分)
小题2:诗歌中哪一联是主旨句?请分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小题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枝·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注】《柳枝》就是《杨柳枝》,词牌名。江南岸,是女子送别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
小题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合情理吗?为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题。(7分)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小题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亭亭”“荧荧”两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词句,选择两词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阕为例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