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鸟鸣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小题1:结合诗歌意思,分析一二句中“闲”和“空”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鸟鸣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小题1:结合诗歌意思,分析一二句中“闲”和“空”的含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小题1:结合诗歌意思,分析一二句中“闲”和“空”的含义。(4分)
小题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春天夜晚的景象?(3分)
答案

小题1:“闲”:闲适、恬静,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空”是“空寂”的意思。(2分)(2)“闲”字描绘出了作者心无杂念、悠闲自在的心态;“空”表明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情感。(2分)
小题1: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景色(1分)。“鸟惊”暗示(侧面表现、烘托)出月光的明亮,使这些习惯了寂寞暗夜的鸟警觉起来(1分);而“鸣”则表明,鸟的叫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春山的夜显得更加寂静(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桂花落是无声的,连这么细小的声音都能听到,可见周围有多静,并且不只环境静,人心也是静寂的。夜静春山空,空: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其实是作者的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了。答题时先解释两字在诗中的意义,再分析其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情感。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因这首诗比较常见,没有字面上的理解困难。只要从字面及其作用方面具体分析即可。这类题比较常考查,所以平时可积累一些关于炼字炼句方面的术语。
小题1:试题分析:上两句写静,这两句写鸟飞与鸟叫,属于动。所以显而易见为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然后再具体分析鸟为什么惊,鸣春山中显示了山更寂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找出动静结合,但可能对“鸟惊” 与“鸣”的分析可能不那么倒位。
举一反三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 回
【注】 ①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小题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①玉瀣,一种美酒。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小题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4分)
小题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用竹荆编织的门。
小题1:颔联中的“遍”字和“稀”字形成了对比,请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诗歌的后四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小题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文成小题。(11分)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傍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小题1:诗中描绘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