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定西番    唐·温庭筠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定西番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定西番    唐·温庭筠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定西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定西番    唐·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定西番     唐·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小题1:简要概括温词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
小题2:这两首词的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抒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
答案

小题1:温词塑造了一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
征戍之人的思妇形象。牛词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故乡而“梦长安”:“金甲冷,戍楼寒”体现
了边塞苦寒,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代指朝廷,表达了他希望皇恩浩
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
小题1: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此外还运用了借代
的修辞手法(“塞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牛词主要是运用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的手法
解析

小题1: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抓住词中的外貌、神态描写;牛词中的“梦长安”的原因可以从词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
小题1:温词结尾“肠断塞门消息”为直接抒情,“雁来稀”为间接抒情,同时“塞门”“雁”还有借代用法;牛词结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同时“画角数声呜咽”从听觉描写,“雪漫漫”从视觉描写。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宿金沙江
[明]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注】杨慎,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年36岁时被贬云南,直至老死。此诗是他往返川滇途中夜宿金沙江时有感而作。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起笔于“往年”,回忆起作者曾在嘉陵江畔夜宿的情景:驿楼上,倚栏凝思,不能入睡。
B.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江涛声彻夜不停,搅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月亮高挂,更显得他形单影只。
C.五六句“瘴海头”写如今飘零到南方的瘴疠之地,回首故乡嘉陵,更觉得道路悠长归期无望。
D.七八句描写金沙江的江声月色依旧,人立楼头也依旧,旧怨新愁涌上心来,悲痛更不堪诉说。
小题2:有人说“离愁”是本诗的诗眼,也有人说“肠断”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小题1:简析两个“自”字的妙处?
小题2: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小题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小题2:上下两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野步者的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5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7分)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醵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卮:酒杯。②水沉:沉香木。③酴醵(tú  mí):花名。
小题1:这两首诗共同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特征?(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