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 至柳絮飞时剐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小题1:本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王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 至柳絮飞时剐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小题1:本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王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 至
柳絮飞时剐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小题1:本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4分)
小题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
答案

小题1:“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
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每点2分)
小题1: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做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意写哀的手法。用暮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
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
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的妙处,“空”字一语双关,既写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又写作者依依惜别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答出“乐景写哀”2分,略作分析2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小题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5分)
小题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什么妙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小题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小题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这首诗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寻梅
【元】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小题1:此曲题目为“寻梅”,但句句无“梅”,作者是如何表现“寻梅”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