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寻梅【元】 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寻梅【元】 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寻梅
【元】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小题1:此曲题目为“寻梅”,但句句无“梅”,作者是如何表现“寻梅”的?(4分)
答案

小题1:此曲前三句通过时间空间的变化和动作描写含蓄的描写寻梅的过程。(1分)“冬前
冬后”写寻梅的时间之长,从初冬绵延到春初;(1分)“几村庄”写寻梅地域之广,“溪北溪
南”写路途之遥,“两履霜”写行走艰难;(1分)“树头树底”写寻得细心,“孤山上”既写梅
所在的地方,又暗点孤山隐士林逋。(1分)
小题1:此曲前三句写寻梅的过程,表达作者寻梅的迫切与执着。(1分) “忽相逢”表现
了作者惊喜的心情。(1分)但接着作者的情绪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由梦境回到
现实,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1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情。(1分)
解析

小题1:作者借“冬前冬后” “几村庄” “溪北溪南” “两履霜” “树头树底” “孤山上”写“梅”。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筼筜:一种粗大的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诗的前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略加分析。(6分)
小题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注】,惹得诗人说到今。
【注】林和靖: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4分)
小题2:请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①此诗是李白出蜀远游时的纪行之作。②布帆无恙: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乘舟东下,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③鲈鱼鲙: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回到了故乡。④剡中:浙江。
小题1:诗的前两句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做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小题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共 5分)
虞美人·梳楼
将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请分析词的上阙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请分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的写景艺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