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
小题1:词的起首三句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4分)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2分)
小题1:(4分)头两句点明字字句句由血泪凝成,直接表达故国愁思之深;(2分)第三句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委婉表达自己对故都临安的日夜思念之情。(2分)
解析

小题1:“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写的是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紧扣题目——闲游,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
小题1:“相思苦”是关键,再结合注释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可以推知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小题2: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小题(6分)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小题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里用的是炎帝的小女儿游东海溺死而变为精卫鸟的典故,意思是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来填海。
B.“刑天舞干戚”中的“舞”字用的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个胸怀壮志、宁死不屈的威武斗士形象。
C.诗中的“既无虑”、“不复悔”,是说精卫、刑天始终坚持斗争,对死亡无所顾虑,即使是死,也对自己的行为毫不反悔。
D.“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是说,只要有雄心壮志,能够坚持等待,实现愿望的美好时刻就一定会到来。
小题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平淡自然,别具一格。表面上情绪激动、高昂豪放,其实仍然不失“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味。
B.诗的开头两句用了对比手法,说精卫力量微弱,又说东海浩瀚,一“小”一“大”突出了精卫的坚强意志。
C.这首诗每句五个字,一共八句,没有对仗句,诗歌的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从体裁来看,是一首五言古体。
D.全诗歌颂了精卫和刑天坚强勇敢的斗争精神,寄托了诗人慷慨不平之情,说明隐居的陶渊明并未忘掉现实。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小题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7分)
小题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题1:对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铮铮有京都声/苏子愀(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蜀道难,难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因为长句,歌以赠/余扃牖而居,久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D.灭六国者,六国也。(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小题4: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小题5:翻译(每句3分,共9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小题。(共6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分)
小题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