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处是无名渔父。 【注】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闻名于世,现富春江畔有严子陵钓台一处名胜。 (1)“一竿风月,一蓑烟雨”这两句词写出了什么内容?(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回答“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两句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
答案
(1)写出了词人居所清新幽美的自然环境。或写出了渔父悠闲自得垂钓的情景。(2分) (2)反衬(对比)、用典(2分) 反衬:以独自披着羊裘钓于富春江上的严光与甘作渔父的“我”形成对比,表达词人不求名利,追求平静生活的愿望。 用典:用严光的典故,使感情抒发得更含蓄,意韵更丰富。(2分) |
解析
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初晴游沧浪亭①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 ①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 (1)苏舜钦同时代的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6分) (2)诗中句句写景,无一字言情,但字里行间我们却能体会到作者充盈其间的感情。本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人评价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意思是说孟诗的语言虽然平淡,但诗的韵味却丝毫不淡薄。古人的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的,请选取诗中的一联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②。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③。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④。 [注释] ①藜:一种可食的野菜。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菑(zī):初耕的田地。②啭:小鸟婉转的鸣叫。③槿(jǐn):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清斋:素食。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④ “海鸥”句: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1)运用想象和联想,以这首诗首联的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不能当成翻译,不能做分析评价,要具体、真实地再现农家生活画面。(4分) (2)诗的第二联用了那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4分) (3)综观全诗,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结合全诗,请分析一下月亮这个形象。(5分)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2分) (3)请分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字和“满”字妙处。(3分)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释]①无那,无奈。 (1)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3分) (2)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4分) (3)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