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衷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2.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3.《琵琶行并序》中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南湖早春【注】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颔联中“乱”和“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 .用“浪淘尽”把奔腾的江水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设置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背景。
B .用“穿”写乱石,用“惊”“拍”写浪涛,作用于视觉和听觉,使画面富有动感。
C .“江山如画”一句,既是对雄奇的大自然发出赞叹,又引出“一时多少豪杰”。
D .词中用“风流人物”反衬“周郎”,以人写景,触景生情,充分体现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 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 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