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注],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注],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注],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
2.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诗人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对自己年华已去、功业无成的感慨。
(主观题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滁州西涧
[唐]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①《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四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②苏舜钦曾被诬陷,削籍为民,流寓苏州。此诗系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
1.简析两首诗中的春草、渡船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分别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作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