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日“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入关
[梁]吴均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注】①汉代张骞,以功封博望侯,后人称之张博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③“要”,同“邀”,此处意为拦截。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场景?“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是如何以人写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中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做邻居。②《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白居易很想和元八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诗相赠,在诗中他讲了哪些理由呢?试简要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鉴赏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注],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